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新生儿脑部神经损伤是导致新生儿严重智力发育不良甚至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每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损伤的高危儿新增几十万人,形势十分严峻。0~3岁是婴幼儿大脑发育最快的阶段,错过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时机,将造成难以治疗的功能障碍或脑损伤后遗症,对高危儿采取有效的早期干预措施并建立一套完备的高危儿早期干预体系对新生儿的健康管理至关重要,虽然国内有不少有关高危儿干预的研究,但研究规模及范围较小,研究方向较为分散,多以儿童保健科和新生儿科结合为干预管理部门对部分高危儿出院后进行干预,然而,一些未住院的高危儿儿童往往被忽视,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时机,国内现存的干预模式缺乏统一合理的干预方法、干预时机和干预强度。单纯的康复训练费用高昂,给患儿及其家人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研究证明,科学的早期干预对神经功能的修复效果显著。目前以家庭和医院结合的干预模式应用最多,在新生儿健康管理方面,社区医疗机构作为医疗保健网的“守门人”,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社区-家庭-医院三方联动的高危儿的早期干预研究却处于空白期,三方联动的高危儿早期干预效果有待进一步检验。研究目的为了实现高危儿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本研究通过动态监测高危儿脑部发育情况,多维度评价高危儿现况,评估家庭-社区-家庭“三联动”早期干预模式效果,发现并探讨其中存在的利弊问题,探索高危儿有效的监测和干预管理模式,为建设全面有效的监测和干预系统奠定基础。研究方法该研究依据2009~2012年济南市高危儿监测与管理的资料,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以济南市4个区的社区医院作为研究地区,抽取监测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2009年全年出生的儿童经过筛查,最终以符合纳入标准的339例高危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纵向监测至2岁。先由社区医生进行高危儿的初筛,对于符合高危儿转诊指征的患儿转诊医院。社区医生主要使用丹佛发育筛查法(以下简称DDST)和脑瘫五项检查筛查和监测高危儿,专业医生定期用盖塞尔发育量表(以下简称Gesell)和0~1岁婴儿神经运动检查法(以下简称52项),监测其神经运动发育情况和发育商,根据评估结果,实施了一个结合医疗干预和家庭培训的分类干预计划。分析方法根据数据特点采用t检验、X2检验,分析监测干预组和对照组高危儿体格、智能发育、神经运动发育情况及系统干预效果。研究结果1、系统干预组各年龄组的体重、头围、体长均高于非系统干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系统干预组和非系统干预组各能区发育商随着年龄的增长都有逐渐提高的态势,系统干预组发育商明显高于非系统干预组(P<0.05)。3、24个月时,非系统干预组低于系统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系统干预组发育商赶上正常对照组(P>0.05)。3个月以后系统干预组中枢发育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非系统干预组,6个月后系统干预组运动落后明显低于非系统干预组。4、提供基于病例的干预措施,也进一步提高了干预效果。研究结论提供了一种管理模式,通过早期筛查和定期检测,使社区大部分儿童收益的管理模式,及时发现发育异常或疑似儿童,进行适时、适当的干预,降低脑瘫和智力残疾的发生。智力逐渐赶上正常儿童。医院要加强对社区医生和家庭的技术指导,使高危儿在家中进行训练,实现“人人康复,全面康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