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世贞是明代著名学者,学术成就广泛,领域涉及文学、史学、书画、戏曲等多方面。可以说,王世贞是明代历史上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多元学术的佼佼者。但是,学术成就如此显赫的王世贞在园林领域的成就,至今无人系统梳理,鲜见专门论著。即便有幸于众多王世贞研究成果中得见一二,亦憾于笔触捎带、蜻蜒点水式地提及,随而即逝,实为莫大憾事。《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一文,主要以王世贞传世的诸篇园林传记为研究对象,秉承专门史研究理念,综合运用历史学、哲学、美学等学科知识,采用多学科复合交叉的研究方法,意在进一步发掘中国传统文化领域之园林文化,概括总结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园林观念,弥补其园林领域的成就,填补空白。文章作解释性研究,大致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介绍选题的缘起。第二章总体介绍王世贞其人。此部分记述,突破现有相关王世贞学术研究论著中例行载记生平的常规范式,将侧重点放置与本文园林成就相关的部分,列表加以阐释,以使阅者有直观地理解;生平载记中与其园林活动无关者,不论,以此使阅者对于王世贞的园林成就有“先入为主”的认识。内容论述主要包括对于王世贞家世中影响其园林活动的诸因素,包括自身性格因素以及太仓的地域影响与明清园林的时代影响等。这些论述,都是紧紧围绕王世贞的园林活动展开的。第三章主要介绍王世贞的造园实践。弇山园是王世贞最为主要的造园活动,它营建于城市宅居之处,园林的设计以建筑为主体,山水为骨干,植物为装饰,并饲养少量的园林动物以愉悦生活,具备了园林构建的诸多典型要素。因此,弇山园俨然已是名副其实的“城市山林”,是私家园林的典范;以弇山园为代表的明清江南私家园林,无论是在造园意境上还是在造园实践上,都达到了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以及文学艺术的和谐统一。其中的每一座具体园景,均已经达到了园林构建的最高境界——源于自然亦高于自然。因此,弇山园不仅具有实际研究价值,也是佐证王世贞作为园林学家这一历史身份的必要条件。第四章到第五章,主要载记王世贞的鉴园实践,这是王世贞园林学家身份定位的充分条件。此二章有零散、系统之别,目的在于肯定并强调陈植先生在《中国造园史》中所提及的观点,即王世贞的地方园林传记可以视为造园专著。究其原因,在于这些地方园记中不仅据实载记名园,更有大量关于园林理论观念的论述,这些恰恰是定义造园专著的客观条件。另外,此二章关于鉴园实践的论述,主要以把握各园林性格为线索,以此作为载记园林的特色。此二部分中,全文尝试以标题的简明表述来阐释各园园性,便于阅者对王世贞园林观念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即“园林性格说”,或者可以称为“园性论”,有鲜明且深刻地认识。最后一章即第六章,主要在造园与鉴园实践的基础上,对王世贞的园林观念加以总结,内容包括观念的载体、构成、意义三部分。这一章,是对上述三、四、五章中王世贞园林实践部分地补充。也就是说,本文要阐述地王世贞的园林实践(包括造园及鉴园两部分)与其园林观念是并行的,二者无所谓孰先孰后,难以截然分置。总之,全文行罢,可以得出关于王世贞园林领域成就的两点重要结论:其一、王世贞对于中国园林的发展,尤其基于中国古典园林方面,具有确定的贡献。这一贡献体现在其弇山园的营建、大量的园林游鉴活动以及相关园林观念(包括“园林性格说”或园性论、“园以文存”的思想以及园林实录思想等方面)。其二、王世贞是名副其实的园林学家。一方面,王世贞作为明代历史上著名的集多元学术于一身的学者,在其晚年垂暮之时,仍然没有放弃对于中国学术的贡献,倾力于园林并创作了许多载园的美文传记。当今,王世贞载记的这些传世的、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文献资料,已经成为弥足珍贵的史料,对于我们考察中国古典园林、中国传统士人文化以及其他很多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这些价值中还蕴含着相当至关重要的一点,即王世贞历史学家的身份。这一身份,无疑为其所载记的文献资料提高了可信度。史学的“求真”,文中表现为“园林实录思想”,如实地体现在王世贞的园林观念中,这就进一步增强了王世贞的学术地位及其流传下来的学术资料的价值。另一方面,这些传记文献中既有实践又有理论,且理论部分先于当今园林学界公认的明代计成《园冶》理论而出现,堪称专著;更有计成《园冶》中未涉及的部分,如园性论与实录论。诸如上述,即可奠定王世贞在中国园林领域的学术地位。因此,王世贞作为园林学家,实至而名归。除此外,本文研究亦属抛砖引玉,进而使学界对于园林人物的研究走向深入和全面,不再遗漏诸如王世贞这样的历史名人。这篇论文,除了解决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是什么以及有什么地位的问题,全文行罢,我希望论文读起来是美的。究其缘由,这是一篇关于中国园林的论文。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传统艺术的一个方面,是中国美的一种传承方式。中国园林美,古典园林更美。因此,作古典园林之文,“美”字当道。山石之美、花木之美、建筑之美以及为园者的思想之美,不尽有之。古之人作文,“一桌、一椅、一箪食、一瓢饮”。我今作此文,虽不比古之人决绝,却也揣着颗甘坐“冷板凳”的红心,姑望文成之后,能够突破现今学术论文多读来味同嚼蜡之局限。当然,园林本就是诗、是画、是美,是人类灵性与偌大自然的交合;作文,不过是占了这先机而已。由此一来,便知学术论文也可以这样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