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存在一个较为特殊的公司群体——ST公司,ST公司相较普通上市公司而言具有更强的寻求重组改变资本结构的意愿、更强的非经常性损益操控的意愿,以及相对薄弱的资产管理及销售能力。首先,本文从研究财政补助力度对ST公司绩效产生的影响切入,将公司绩效分割成四个维度进行探讨的同时基于对利益相关者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及博弈理论的理解和认识,设定了本文的研究假设及相关变量、统计模型。随后,以截至2015年1月沪深两市标注的46家A股ST和*ST公司作为分析样本,通过检索样本企业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留存CSMAR数据库的相关数据同时手工整理样本企业该三年间的年报、半年报内容,完成了本文回归统计分析所需样本数据的采集工作。最后,通过描述性统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试通过上述方法找到财政补助力度影响ST上市公司绩效水平的内在联系。本文采集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样本企业的年报、半年报相关财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相对前人研究,数据较新,增强了研究结论的及时性。在进行模型建立时,摒弃以往同类文章大量使用的诸如托宾Q值、ROA、ROE等指标,对统计模型分析中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噪声加以进一步降低,同时,在设定回归统计模型解释变量时,为能更全面地分析财政补助力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将财政补助力度分解为以补助规模和持续补助时间为维度的两类变量。为使研究结论更为准确和可靠,本文对统计模型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并在稳健性检验所用指标的设定过程中亦同样力求减少财政资金支持对其它控制变量所造成的影响。上述建立的统计分析模型在代入所选样本企业的相关数据后进行统计分析,本文得到了实证研究的一些相关结论,即:首先,本文所持统计数据表明,政府给予ST公司财政补助规模大小对ST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其次,根据统计研究的结果,发现了政府对ST或*ST公司持续提供补助支持的时间长短与其盈利能力间存在的显著负相关关系;政府补助的持续时长与经营能力和成长性的相关系数为负值。根据得到的相关实证结论,本文随后进一步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与对策:其一,政府划拨专项补助时,应加强对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的调查了解,力求补助资金能够与实际需求对应和配比;其二,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实时跟踪补助款下拨后,企业对补助资金的使用情况,杜绝不合理的闲置和浪费情形;其三,减少财政补助持续发放的情形,可改为按需发放或者间隔发放,以此减少企业高管人员可搭乘便利的空间;其四,建立完善的高管人员考核机制,对企业接受补助后高管人员实现的成绩做出有效的测评,并严格按照测评结果完善其与升迁或者薪资挂钩的奖惩机制;其五,建立规范细致的财政补助资金撤出标准,并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将企业的“固定资源”变为“可变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