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子冲突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中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频繁的亲子冲突如果得不到适当的处理,不仅不利于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还会破坏家庭的和谐幸福,更严重的可能影响社会的稳定。中学生是青少年的主体,研究中学生的亲子冲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对亲子冲突的研究才刚刚开始。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修订国外相关问卷,并用其来测量亲子冲突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目前还缺少亲子冲突成因的探讨等认知方面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初期兴起的归因理论为研究隐藏于行为背后的认知过程提供了一条新的道路。本研究的目的就是从归因这一新角度研究中学生的亲子冲突,编制中学生亲子冲突归因量表,并且以此为工具来测量中学生亲子冲突的归因特点,从而更深入地揭示出亲子冲突发生的原因,并为以后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Weiner情绪与动机的归因理论作为量表编制的理论基础,按原因源(内外部)、稳定性(稳定与不稳定)和可控性(可控与不可控)三个维度将量表分为代表8种归因方式的ISC、ISU、IUC、IUU、ESC、ESU、EUC和EUU共8个分量表。首先通过大量的开放式问卷调查、访谈、专家讨论和评定等方式编制了中学生亲子冲突归因的预测量表。然后对382名有效被试进行了预测,将结果进行了项目分析及探索性因素分析,删除了不符合条件的条目,形成了包含30个题目的正式量表。再用正式量表对962名有效被试施测,对结果进行信效度检验,同时分析了中学生亲子冲突的归因特点。本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中学生亲子冲突归因量表包含8个分量表,分别为代表内部、稳定、可控归因方式的ISC量表,代表内部、稳定、不可控归因方式的ISU量表,代表内部、不稳定、可控归因方式的IUC量表,代表内部、不稳定、不可控归因方式的IUU量表,代表外部、稳定、可控归因方式的ESC量表,代表外部、稳定、不可控归因方式的ESU量表,代表外部、不稳定、可控归因方式的EUC量表和代表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归因方式的EUU量表。(2)中学生亲子冲突归因量表的信效度都较好,可以作为测量我国中学生亲子冲突归因情况的有效工具。(3)从总体上说,中学生对亲子冲突更加偏向于外部归因。(4)中学生亲子冲突归因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城乡差异。性别和年级、年级和城乡、年级和是否独生子女存在着显著的交互作用。具体来说,ESC分量表性别差异显著,男生外部、稳定可控归因方式水平高于女生。ISU、IUC、IUU、ESC、ESU、EUC、EUU7个分量表都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ISC、IUC、IUU、ESC、EUU5个分量表城乡差异显著,农村中学生这5种归因方式的水平都高于城市中学生。IUU、ESC分量表上性别和年级变量的交互作用显著,EUU、IUC、IUU、ESC分量表上年级和城乡变量的交互作用显著,IUU分量表上年级和是否独生子女变量的交互作用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