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景观是一种结合人文与自然,侧重于地域景观历史空间、地域景观、文化场所等多种范畴的遗产对象。城市文化景观既是城市空间中由地形、植物、建筑、构筑物、绿化、小品等所组成的各种物理形态的表现,是由人们的行为和心理组成的具有文化特征的精神形式的表现。“东郊记忆”是由成都传媒集团在原国营红光电子管厂旧址上改建而成的传承工业文明的城市文化景观。目前“东郊记忆”已经成为了成都的又一张“城市新名片”,也是成都市加快文化产业特别是数字音乐、新媒体、文化旅游以及双创企业孵化的重要载体。作为文化景观的“东郊记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它以“怀旧”为主题塑造景观意象,唤醒集体记忆、以“时尚”为元素重塑文化景观,激发观众兴趣。笔者以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五种元素为分类,对“东郊记忆”文化景观进行了其艺术价值得以实现的途径的分析。“东郊记忆”作为艺术品有着反映与塑造的功能,然而其反映和塑造功能皆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在对“东郊记忆”进行文化生产分析时,笔者首先运用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进行分析,“东郊记忆”作为城市文化景观创造着商业价值,作为生产的空间的“东郊记忆”兼具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对“东郊记忆”文化景观的打造是一个“空间修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得到增值。除此之外,笔者还从“模式复制”、“协同效应”、“宣传策略”等三个方面对东郊记忆的项目策略进行了文化生产的分析。接下来笔者从“东郊记忆”文化消费的经济背景、“东郊记忆”的文化消费动力、“东郊记忆”的消费体验、“东郊记忆”的艺术消费与社会阶层、批判视野下的“东郊记忆”文化消费等五个方面对“东郊记忆”的文化消费进行了分析。作为文化产业的“东郊记忆”文化景观,也创造着它的社会价值:它寄托大众情感和回忆、增强了地区认同感、继承与弘扬了东郊精神、满足了个体的多元化发展、为艺术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其公益活动所带来了的社会效益。当然,“东郊记忆”文化景观在商业化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商业与艺术的矛盾、“空间异化”与“消费主义”、对“主题”的渲染流于表面、工业遗产改造的“同质化”、市内工业遗产之间缺乏集群效应、内部配套设施亟待完善等问题。从总体上来说,笔者对“东郊记忆”文化景观的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持积极评价,它利用“东郊记忆”的艺术文化价值,创造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今后文化景观的发展有着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