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信用消费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出现。信用消费也叫信贷消费。从信用角度考察,是用于消费的信用行为;从消费角度考察,可看成是消费者的信用消费行为,其实质是信用和消费相结合的产物。对于消费者而言,信用消费是有别于传统且依靠自身积累的新型消费方式;对于银行等贷款机构而言,消费信贷是有别于生产信贷和流通信贷的贷款形式。因此,信用消费既是消费领域的创新,也是信贷业务的创新。简言之,凡是以借债或延期付款的形式进行的消费,均称为信用消费。其主要形式有赊销、分期付款和消费信贷。大学生的信用消费发挥了自身特点,勇于探索创新,带动了消费,个体的信用消费逐渐日常化和年轻化,同时在毕业、就业、创业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中尤为重要。我区蒙古族大学生作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一部分,其非理性消费行为等一系列的信用消费问题,应引起学校及社会的重视。国内学者对大学生信用消费研究以普通大学生为对象,宏观经济层面较多。针对蒙古族大学生研究还没有。本文研究方向具有针对性和地域性,在消费行为和心理上具有共同性,但在问题的成因上具有特殊性。研究蒙古族大学生消费主要从城乡比重、生活费用来源、月消费额以及消费方式和项目等方面分析,与全国大学生的消费数据做对比分析。信用消费属于超前消费,可以促进经济水平提高,带动社会效用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而当前,大学生作为未来消费的主力军,信用消费的新型理财观念逐渐被接纳。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结合访谈和师范大学的相关真实资料数据,从教育和生活的信用消费两大层面深入分析蒙古族大学生信用消费状态,并总结其特征和存在问题是1.消费水平较高,消费结构失衡。2.信用发展受地域局限,对信用消费理解程度较低。3.自我信用管理意识淡薄,“失信情形”存在。4.金融理财的学习和培育观念较差。其影响因素从政策制度、社会文化层面、民族文化层面、心理层面等方面提出对策,例如:完善法律征信制度、建立并完善大学生个人征信档案、加强信用教育理财教育、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建立大学生与家长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蒙古族大学生只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一部分,关于消费信用中的诚信问题,不只存在于少数民族大学生中,而是整个社会的通病,所以,信用教育要上升到整个国家的教育战略地位的高度,从自己做起,逐步建立完善信用评估和监管体系,才能改变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