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与周边地缘政治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一个和谐友好的周边环境有利于国家政权巩固稳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而一个动荡不安、危机四伏的周边环境则不利于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根据“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这一原则,非洲大湖地区众多国家和非国家行动组织之间的联盟关系不断重新调整。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稳定自己的国家政权和恢复发展国民经济,乌干达在穆塞韦尼领导下施行的对外政策就是通过对各种地区冲突中的间接干预和直接参与,寻求建立一个安全稳定的周边地缘政治环境,并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适时调整。关于乌干达在两次地区冲突中的所采取的两种截然不同干预方式,间接干预和直接参与,本文认为区分的标准在于乌干达是否直接派兵介入。首先,乌干达第一次介入地区冲突,即在卢旺达内战中选择间接干预,暗中给予卡加梅领导的卢爱阵武装帮助支持,表现为默认乌干达人民国防军中的图西族士兵擅自脱离乌干达回国参战和给卢爱阵武装提供后勤保障。其次,当乌干达第二次介入地区冲突时,即在两次刚果(金)战争中选择直接参与,直截了当地派遣乌干达人民国防军入侵刚果(金)参与到推翻蒙博托政权的第一次刚果(金)战争中,以及后来又参与到颠覆卡比拉政权的第二次刚果(金)战争。两场地区冲突,两种干预手段,两种不同结局,并且由此对非洲大湖地区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本文认为自1990年保罗·卡加梅反攻卢旺达开始直到2003年刚果(金)战争结束长达十几年的时间内,乌干达分别在卢旺达内战和刚果(金)战争等两场地区冲突中采取了不同的冲突介入模式和解决方案,所有这些行动都可以看作是乌干达国家利益的延伸。正如克劳塞维茨的名言所讲的那样,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如果有其他国家影响到乌干达的周边安全环境,穆塞韦尼领导下的乌干达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介入地区冲突,甚至不惜发动战争干预别国内政。他期望和周边国家一起建设形成一个安全稳定的大湖地区地缘政治环境,并为此不断努力奋斗。至于为什么乌干达选择不同的冲突介入模式,即有时选择间接干预,有时选择直接参与?本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认为由于冷战后乌干达自身发展与外部期望的双重动力以及周边地区发生的卢旺达内战等冲突事件的催化作用,乌干达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积极的冲突介入干预者,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为重点,注重地区稳定,同时强调自身利益,偏好直接参与、同时坚持乌干达主导,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主要以军事手段为主的冲突介入模式。这一模式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乌干达的现实力量、政治制度、外交理念以及主要领导人等因素的综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