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采用宏基因组学技术(metagenomics)以黄河三角洲区域的光板地(滨海滩涂)、翅碱蓬群落、獐茅群落、白茅群落和罗布麻群落共5种不同覆被类型下0-20cm、20-40cm深度土壤为研究对象,从植被、土壤、真菌三者的关系角度进行研究。对光板地、翅碱蓬群落、獐茅群落、白茅群落以及罗布麻群落下的土壤真菌在门、纲、目、科、属分类水平上的组成、Alpha多样性指数和Beta多样性以及真菌种类与土壤理化性质、Alpha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进行研究,为黄河三角洲真菌多样性的深入研究和盐碱地的改良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盐生植被正向演替,土壤质量有不断改善的趋势:在0-20cm和20-40cm土层深度,光板地土壤中和轻度耐盐群落(罗布麻群落、白茅群落)土壤中真菌多样性都高于重度耐盐群落(翅碱蓬群落、獐茅群落)土壤中真菌多样性。当覆被类型处于相同演替阶段时,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当覆被类型处于不同演替阶段时,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差别则相对较大:在0-20cm土层中,罗布麻群落与翅碱蓬群落之间进化差异性最大(Unifrac Metric值高达0.7034),同属重盐土壤的翅碱蓬地与獐茅地间真菌群落进化差异性最小(Unifrac Metric值仅为0.4478);在20-40cm土样中,光板地与獐茅群落之间进化差异性最大(Unifrac Metric值是0.6600),白茅群落与罗布麻群落间真菌群落进化差异性相对最小,其Unifrac Metric值仅是0.2009。实验共获得5门24纲67目105科186属,不同土样中真菌的种类组成有所不同。其中,光板地、翅碱蓬群落、獐茅地群落、白茅群落、罗布麻群落中检测到的真菌门分别为4个、3个、5个、5个、5个;检测到的真菌纲依次为14个、11个、15个、19个、18个;检测到的真菌目分别为36个、9个、37个、48个、38个;检测到的真菌科分别为48个、20个、53个、69个、53个;检测到的真菌属分别为66个、21个、82个、105个、71个。土壤碱解氮以及电导率对Alpha多样性指标的分布作用较大,土壤含水率对所得真菌门的分布作用最大,碱解氮、活性有机质、温度、电导率对真菌属的分布作用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