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g纳米晶增强钙钛矿量子点荧光的研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rgyj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增强荧光(MEF)来源于贵金属纳米颗粒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效应,LSPR是金属纳米材料非常独特的光学特性,也是纳米材料研究领域的重要前沿方向。利用LSPR效应可以增强荧光分子的荧光信号强度,提高荧光检测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和适用范围,在光电器件、单分子检测以及能量转移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基于对MEF的研究,本文通过多元醇法、改进后的Stober法和热注入法等方法设计合成了具有特殊形貌和核壳结构的Ag@SiO2@CsPbBr3复合纳米粒子,通过改变SiO2的厚度,调控Ag纳米颗粒和CsPbBr3量子点二者之间的距离,从而对量子点荧光光谱行为进行研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核壳型Ag@SiO2复合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采用多元醇法以乙二醇为溶剂,通过调节反应时间、温度、PVP分子量及浓度制备银纳米颗粒(Ag NPs)。然后,采用Stober法,以正硅酸乙酯(TEOS)作为硅源,在Ag NPs表面包覆不同厚度的SiO2层制得Ag@SiO2复合纳米颗粒,并对其表面进行氨基官能化。研究了SiO2壳层厚度的调控方法,并进行了 TEM、SEM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征。结果表明,Ag NPs分散性好、形貌规则、粒径大小约60 nm,表面包覆了 1-55 nm不等的SiO2层。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为420nm,且随着表面包覆SiO2层厚度的增加,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逐渐发生红移。(2)Ag@SiO2@CsPbBr3复合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首先,采用热注入法,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制备粒径大小在1.3-9.5 nm,发射波长从465-536 nm的CsPbBr3量子点,系统地探究了合成温度对CsPbBr3量子点各项性能的影响,并对其粒径大小、发光波长、半峰宽、吸收波长、量子效率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高温下合成的CsPbBr3量子点发射波长红移,半峰宽较窄,量子效率高,表明合成温度对钙钛矿量子点结晶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在高温下CsPbBr3量子点会从斜方晶系转变为立方晶系。然后,以已成功制备的核壳型Ag@SiO2为结构单元,利用静电吸附原理,在四氢呋喃溶液(THF)中,使CsPbBr3量子点吸附到Ag@Si02纳米颗粒表面,成功制备了 Ag@SiO2@CsPbBr3复合纳米颗粒。探究了制备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通过表征与理论计算相结合,探讨了Ag@SiO2@CsPbBr3复合纳米颗粒与SEF效应的关系。通过对其荧光寿命的表征分析得到,Ag纳米颗粒使CsPbBr3量子点的辐射速率加快,荧光发射强度提高,实现了对钙钛矿量子点荧光强度最高2.6倍的增强。综上所述,通过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Ag@SiO2@CsPbBr3复合纳米颗粒,并通过改变SiO2的厚度来调控Ag纳米颗粒和CsPbBr3量子点二者之间的距离,可以获得高效的荧光辐射增强。
其他文献
<正> (一)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45-8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J84-85和规范制订部门所作《高层建筑消防给水设计问题解答》(1987.3蒋永琨,下简称《解
通过中试规模试验系统 ,研究了大型微污染水源水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程 (渠道式 )中生化池的排泥方式。结果表明 ,在生化池近底流速超过 0 2 0m/s时 ,可保证泥沙不会在池底
目的:探讨甲沟炎的发病原因。方法,根据我院甲沟炎患者就医的病情分析。制定有效治疗方案。甲沟炎虽不是大病,但在临床较多见,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及生活。结论:认真对待甲
当前保障房建设存在的问题、矛盾很多,根源于行政化的政府保障房模式,具体方法的改进已经不能解决问题,需要从基本思路上重新思考。我们提出构建"商保融合"的新型市场化保障
随着近代石油工业的迅猛发展,石油勘探开发的重点不得不转向某些开发难度较大的低渗油气藏、非常规油气藏等,且所占比例呈日益增长的趋势。而且随着未来石油勘探程度的逐步加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1+5+50"。所谓"1",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后五年党和国家各项任务,归结起来就是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我国水资源污染越来越严重,水体中被检测出的有机污染物种类和含量也越来越多,这类物质存在于环境中已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其中内分泌
铜绿微囊藻是蓝藻水华过程中的典型优势藻种。通常认为,降低氮磷负荷是控制铜绿微囊藻过度生长的主要手段,但很多工程实践也发现,在控制了氮磷负荷后,水华现象依旧频发。因此
西安鼓乐属于中国传统器乐中的吹打乐,自古以来流行于西安地区,其产生年代,无具体记载。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西安鼓乐目前有六个百年老社,文章将选择其中的两个乐社作为田野考察的对象,即何家营鼓乐社和东仓鼓乐社。由于两个乐社间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本文通过对两个乐社的生存背景、音乐本体、乐社成员、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文章分为绪论、何家营鼓乐社与东仓鼓乐
近年来,随着深度相机的普及和发展,实时三维手部姿态估计成为了研究热点。手部姿态估计可以在人机交互、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应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神经网络在计算机视觉中取得的成功,以及大型手势数据集的出现,基于卷积网络的手部姿态估计方法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由于投影成像的过程中存在着透视失真,导致二维深度图中的手部形状会扭曲,造成信息的损失;而三维卷积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较大,不适用于一些实时应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