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汽车产业是中国的支柱型产业,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吸纳就业量大的特点,其发展引导着行业金融资金及非行业金融资金的流向,对中国工业化和家庭生活现代化进程有强力推动作用。汽车行业是我国引资较早、外资进入范围较广的行业,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自1983年北京吉普公司诞生拉开外资进入中国的序幕至今,我国汽车市场已经形成合资车企、国有车企、民营车企共同竞争发展的局面。本着最初市场换技术的思路外资进入我国汽车产业已有三十余年,如今市场究竟换来外方多少核心技术仍是争论不休的话题,目前自主品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自身技术积累,品牌效应不足以同实力强大的外资及合资品牌相抗衡,在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中遭到外资与合资品牌的双重挤压。在汽车产业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生产基地也成为了全球汽车产业链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不仅受到自身内部机制和驱动力变化的影响,更是与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密不可分,外资进入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外资进入对我国汽车产业而言犹如一把双刃剑,对其带来的双重影响我们要辩证的对待。一方面外资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初始阶段提供了资金、提升了制造工艺水平、革新了本土企业的管理文化。但同时也给我国本土汽车产业当前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技术制约、自主发展权受限的不利因素,挤压了自主品牌汽车的生存空间,使其升级发展更加困难。自我国加入WTO以来,便不断推动市场化及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在我国汽车产业进一步参与全球化分工的大环境下股比放开成为了必然趋势,汽车股比如同外资进入我国汽车市场的阀门,其变化直接影响外资进入我国汽车市场的广度和深度。继零部件产业股比完全放开后,是否应该实行整车股比放开政策成为当下议论的热点,我们无法准确预期股比放开后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但鉴于零部件产业股比放开之后极不乐观的现状而言,在整车股比放开必然形势下,本土汽车企业应当在有限的时间内抓紧提高自身实力,积极应对未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包括了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及内容、存在的创新点及不足。第二部分介绍中国汽车行业的外资进入背景及现状,首先以全球化的视角简要概括了汽车工业发展的现状。然后在分析外资进入中国汽车产业背景的基础上,介绍了外资进入中国汽车产业的历程及投资现状分析。第三部分在对近几年数据整理分析的基础上,立足于外资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市场结构、产品结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本土自主品牌汽车竞争力、车企管理模式及人才结构六个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在章节末尾将其归纳为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外资促进了我国汽车产业日趋成熟,革新我国汽车企业文化与管理模式。另一方面也带来挤压自主品牌汽车、本土车企技术依赖、投资领域不平衡及不合理、缺乏高素质本土从业人员的消极影响。第四部分分析了股比放开后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现状,并由此对整车股比放开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第五部分引入德国大众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的案例进行分析,首先介绍了大众进入中国的概况,接着从大众带来的严谨经营风格、规模效益及推动现代商业法规建立分析大众集团进入我国带来的优势,从阻碍自主品牌发展、利润外流现象和中方丧失自主权的威胁分析大众进入我国产生的弊端。最后基于案例总结大众进入中国汽车市场带来的启示。第六部分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了我国面对外资进入应当采取的措施,希望通过政府、行业协会和本土汽车企业的共同努力扩大外资对我国汽车产业的积极影响,尽量规避其带来的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