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我院儿科诊疗中心患儿万古霉素血清药物浓度的方法;总结并分析我院儿科诊疗中心患儿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布与达标情况,分析与讨论万古霉素临床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探讨我院儿科诊疗中心万古霉素目标血药浓度的合理性;对我院儿科诊疗中心应用万古霉素的患儿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DM)与药学监护,保障患儿应用万古霉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开辟适合我院儿科诊疗中心实际工作情况的万古霉素TDM与个体化给药工作新模式,保证我院儿科诊疗中心万古霉素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我院儿科诊疗中心患者万古霉素血清药物谷浓度;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进行万古霉素TDM的儿科诊疗中心患者信息,统计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布与达标情况,对纳入研究的患儿全部实施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与监护,分析并讨论我院儿科诊疗中心万古霉素目标血药浓度的合理性;选取适宜的我国儿科患者万古霉素群体药动学模型,结合基于Bayesian反馈法的药动学预测软件“JPKD”,对患儿进行个体化给药设计与血药浓度预测,并对以此方法建立的我院儿科诊疗中心万古霉素TDM与个体化给药工作新模式进行方法学评价和临床实例验证。结果:儿科诊疗中心患儿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在5-100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回归方程为:y=3991.321x-7333.622,R=0.999,检出限为1.5μg·ml-1,定量下限5μg·ml-1,保留时间25.2min,峰型完整,无杂峰干扰,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RSD均<10%,回收率在100%-105%之间,浓度>10μg·ml-1的样品在24h内室温稳定性良好,RSD<20%,所有样品经长期4次冻融循环,测定结果RSD<6%,方法学考察符合要求。本研究共纳入35例患儿(PNA 68.74±177.86 weeks),共测定71份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人均测定2.03次,所有患儿首次测定谷浓度均值为14.72±8.54μg·ml-1,首次测定浓度达标(10-20μg·ml-1)率为62.86%,首次测定谷浓度达标患儿中,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7.27%。35例患儿中仅2例发生急性肾功能损伤(AKI)。研究共观察到13例肝损患儿:首次测定万古霉素谷浓度时出现肝损伤的患儿有7例,其余6例为非首次测定时出现,所有肝损伤患儿经剂万古霉素剂量调整与保肝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本研究未观测到患儿听力损伤。本研究纳入16例患儿,对源于文献的万古霉素PPK模型和JPKD软件构建的谷浓度预测模型进行预测精度与拟合度验证,MAE=1.76,RMSE=1.66,MAE<2.5 mg·L-1,RMSE<4 mg·L-1,模型预测性能良好。Deming回归方程为:y=-1.6402+1.0815 x,总体截距a的95%置信区为(-5.9168,2.6363);总体回归系数b的95%置信区间为(0.7938,1.3692),模型拟合度较好。结论:本研究建立的HPLC法测定我院儿科诊疗中心患儿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方法准确可靠,适用于我院儿科诊疗中心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测定。我院儿科诊疗中心采用10-20μg·ml-1作为目标谷浓度范围,此谷浓度范围下,患儿抗感染治疗有效性高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该浓度范围作为目标浓度范围是合理的。在说明书及临床指南推荐的给药方案下,儿科诊疗中心的患儿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达标率低且谷浓度个体化差异大,建议常规进行万古霉素TDM并实施个体化用药调整。在应用万古霉素的患儿中,肝损伤比肾损伤更易观测到,建议临床医师和药师加强对患儿肝功能的关注,除常规监测肾功能外,还应常规监测肝功能。万古霉素TDM结合给予Bayesian反馈法的JPKD软件能较好预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并精确计算出调整给药剂量,适用于我院儿科诊疗中心患儿个体化给药设计与浓度预测。本研究设计的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及个体化给药工作新模式运行良好,该模式适用于我院儿科诊疗中心万古霉素药学监护工作,是我院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药学服务的重要手段,充分体现临床药师在抗感染药学服务中的职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