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战后,美国政府对越南政策经历了一系列变化,由最初支持越南人民抗日和越南非殖民化,到转而支持法国重返印度支那,支持保大傀儡政权。随着冷战向亚洲的扩展和亚洲冷战格局的形成,杜鲁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东南亚的政策文件,在美国历史上首次制定了系统、完整的东南亚政策,为美国日后全面卷入越南战争奠定了基础。艾森豪威尔政府的越南政策是美国卷入越南过程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杜鲁门政府所确立和制定的有关印度支那和东南亚的方针政策在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都得到了继承,同时艾森豪威尔政府从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全球目标出发,以“多米诺骨牌”理论为基础,通过大量的财力和物力扶持吴庭艳在南越建立一个分立的反共政权,使美国卷入越南事务的程度不断加深。随着越南战争的逐步升级和越南南方军事形势的恶化,美国的特种战争濒临破产,这使得继任者想从南越脱身已变得十分困难,只能沿着艾森豪威尔的越南政策,将美国的“义务”承担下去,导致了美国在越南战场越陷越深。肯尼迪政府相信:攻击北越是拯救南越的一个途径,这样可以迫使河内停止援助南方的解放武装力量,甚至下令停止南方的抵抗。但由于肯尼迪拒绝在1964年大选以前认真考虑公开攻击北越,强化秘密战就成了这方面可以采纳的唯一选择。秘密战的开展与南越形势的发展紧密相连,华盛顿当局希望的是秘密行动的不断加快,以挽救不断恶化的南越形势。在他们看来,秘密战的目的就是向北越传达信号,让河内的当权者评估自己因为支持南方的民解组织而获取的利益得失。约翰逊上台后继续前任的政策,进一步扩大和支持在北越的秘密战。东京湾事件的爆发让美国的秘密战行动政策公开化,而东京湾决议的通过,也让越南战争美国化。本文由前言、正文和总结组成,其中正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战后初期美国对越南政策的演变。这部分主要从杜鲁门时期初步卷入到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的陷入泥潭,再到肯尼迪、约翰逊总统时期加剧和扩大的越南政策,阐述了二战后美国在东南亚印度支那政策的演变,分析了美国干涉越南的根源。这种演变反映着美国决策者的基本观念和信念,而这个信念的核心就是维护并扩大美国的霸权地位,遏制共产主义。第二部分:肯尼迪、约翰逊政府对北越秘密战战略的制定与传承。越南战争的爆发,美国面临诸多选择,而受冷战政治格局的制约和全球利益的均衡考虑,美国始终在越南发动着有限战争。从肯尼迪开始,灵活反应战略(flexible response)取代了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大规模报复战略”(massive retalimion),越南成为肯尼迪进行“灵活反应战略”的试验场。秘密战受到肯尼迪的热衷,在其总统任期内制定了针对北越的“34A”计划,秘密战开始。约翰逊传承了肯尼迪政府制定的秘密战行动计划,虽然糟糕的南越局势让其面临政府内部公开轰炸北越的叫嚣的压力,但是约翰逊政府选择了批准“34A”计划,进一步扩大对北越的秘密战。第三部分:肯尼迪、约翰逊政府对北越秘密战略的实施。随着南越局势的进一步恶化,在华盛顿当局看来,秘密战成为挽救南越政府溃败,成功阻止共产主义扩张的重要途径。因此,美国在南越成立了执行隐蔽行动的军事援越司令部研究观察团(MACVSOG),运用心理战和秘密海上军事行动能手段,开展针对北越的秘密战。第四部分:肯尼迪、约翰逊政府在北约秘密战的后果及失败原因。这部分着重分析了肯尼迪、约翰逊政府实施秘密战的后果,从目标的有限性和战争的非正义性两个方面分析了秘密战失败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