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对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血脂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6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埋线治疗组(以下简称埋线组)、中药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即饮食控制与运动),在此基础上,埋线组在中脘、水分、气海、关元、天枢(双)、足三里(双)、丰隆(双)、阴陵泉(双)、三阴交(双)及带脉(双)进行胶原蛋白线埋线治疗,间隔14天埋线一次,连续埋线2次为一个疗程。中药组予参苓白术散合防己黄芪汤口服治疗,一日一剂,连续28天为一个疗程。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体重指数、腰围及血脂变化情况,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定,比较组内、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前后差异及疗效差异。涉及需要统计分析的数据均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结果 1、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WC)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BMI、WC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患者的体重、BMI、WC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埋线组患者体重、BMI、WC均比中药组要低。2、血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进行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患者的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进行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临床疗效比较:埋线组有效人数22例,无效人数6例,有效率为78.57%;中药组有效人数15例,无效人数13例,有效率为53.57%,对两组间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穴位埋线与参苓白术散合防己黄芪汤均可减轻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体重、体重指数及腰围,且穴位埋线作用优于参苓白术散合防己黄芪汤。2、穴位埋线与参苓白术散合防己黄芪汤均可改善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的血脂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