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后引起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布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35种传染病中的乙类传染病。布病的危害和影响比较广泛,每年全世界约有50万名布病新发病例。布病在我国曾经得到有效控制,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布病疫情又重新回升,部分地区布病疫情回升形势尤为严峻。2006年全国各省布病新发报告病例统计,内蒙古发病率为35.24/10万,发病人数8408人,占全国布病发病人数的44.22%,2007年内蒙古传染病发病人数排位中,布病排第三位,仅次于乙肝和肺结核,布病已成为内蒙古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旗牧区布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探寻目前与该地布病疫情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内蒙古地区制定符合现阶段的布病防治策略和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目的分析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旗牧区常住人口感染布病的社会人口学和行为学可能的危险因素,以及该地人口对布病知识的认知情况,为制定符合当地人群的布病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旗→苏木→嘎查”分阶段抽样,抽到的嘎查整群抽样,采取全村入户问卷调查,过去一年内出现过布病症状者采集血清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研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布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阿巴嘎旗常住人口与布病感染有统计学意义的社会人口学因素有性别(x~2=9.99,P<0.01)、年龄(x~2=37.27,P<0.01)、职业(x~2=41.76,P<0.01)。2.阿巴嘎旗牧区常住人口布病感染危险因素,经过单因素x~2分析,按照α=0.05检验水准,可能构成布病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喂养家畜(OR=3.02,95%CI=1.94~4.71)、放牧(OR=2.25,95%CI=1.59~3.18)、剪羊毛(OR=2.79,95%CI=1.93~4.05)、梳羊绒(OR=3.02,95%CI=1.85~4.30)、免疫家畜(OR=2.39,95%CI=1.71~3.35)、剥家畜皮(OR=1.95,95%CI=1.43~2.64)、抱羊羔(OR=1.82,95%CI=1.15~2.86)、照料病畜(OR=1.67,95%CI=1.10~2.65)、宰杀病畜(OR=1.64,95%CI=1.10~2.70)、处理家畜流产物(OR=2.09,95%CI=1.50~2.90)、收拾家畜圈里牛羊粪(OR=2.26,95%CI=1.56~3.28)。控制性别因素后,按照α=0.05检验水准,女性挤奶与布病感染具有统计学意义(OR=1.89,95%CI=1.15~3.08)。3.阿巴嘎旗布病认知调查,听说过布病的人占布病认知问卷被调查人数的96.73%,正确回答布病防护相关问题的人数占80%以上,正确回答布病可能的传播途径相关问题的人占50%-80%左右。4.阿巴嘎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之间影响,与布病感染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山羊流产(OR=1.87,95%CI=1.29~2.71)、性别(OR=1.92,95%CI=1.26~2.91)、挤奶(OR=1.79,95%CI=1.13~2.99)、处理家畜流产物(OR=1.51,95%CI=1.00~2.30)、梳羊绒(OR=1.79,95%CI=1.10~2.92)。结论1.阿巴嘎旗牧区人群生产劳动中感染布病的危险因素有喂养家畜、放牧、剪羊毛、梳羊绒、抱羊羔、剥家畜皮、照料病畜、宰杀病畜、处理家畜流产物、收拾家畜圈里牛羊粪、挤奶等行为。2.影响牧区阿巴嘎旗牧区人群布病感染的家畜主要是患布病的绵羊和山羊。3.阿巴嘎旗牧区人群对布病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生产活动中采取正确防护措施的人口比例相对较低,可能与该地人群对人布病未予以足够重视有关。4.阿巴嘎旗牧区人群对绵羊免疫接种降低了绵羊流产,对降低人布病感染起到了保护作用。山羊免疫接种组流产数与未免疫组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当地人群通过山羊免疫接种减少山羊流产效果不明显,对降低人布病感染可能未起到保护作用。人给家畜免疫接种行为可能增加了人布病感染的危险性,可能与免疫接种人员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