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与此相应,国有企业的就业制度改革也处于过渡阶段。国有企业现今的就业制度带有计划经济的残留痕迹,随着改革的深入愈发暴露出种种弊端,就业制度的变迁势在必行。伴随国有企业就业制度变迁出现的严重失业问题越来越引起各方的广泛关注,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失业现象与国有企业就业制度的变迁密切相关。研究失业问题必然涉及到对国有企业就业制度变迁的分析。 本文的分析依据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是经济学中的成本—收益方法,把制度当作变量,宏观和微观研究相结合。贯穿本论文的主线为:国有企业就业制度变迁的轨迹。本文的五章内容并非相互独立,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全文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研究体系。 首先,本文通过清理建国50年来的劳动就业制度,探究了计划性就业制度的根源及特点,理清了就业制度改革的路径及过程,从中找到了研究的切入点。并将国企就业制度变迁作为一个研究的范例,为以下各章的分析作了铺垫。 接着,文章把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模型作为分析工具,认为国有企业就业制度非均衡是变迁的动因,通过建立城市二元就业体制模型,研究了国企就业制度变迁方向,向非国有企业的就业制度转换是当前实现制度安排“帕累托改进”的必然途径。 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之上,文章以诺斯的相关理论为分析依据,从更微观的层面多角度观察和分析了就业制度变迁的三方行为主体在变迁中的行为动机及互动,分别从政府、企业和职工三者的角度进行成本—收益比较,揭示了国企就业制度变迁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这是就业制度变迁的内部运作分析。 本文认为社会保障体系是国有企业就业制度变迁的支撑体系、承接体系,它是变迁的外部环境。良好的外部条件对就业制度变迁同样是不可缺少的,但 西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社会保障存在失衡和失缺,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变迁的进程。 文章的最终目的是对政府宏观就业制度的优化作一探索性研究,必然涉及到对政府就业政策的探讨。从以上分析所带来的启示出发,本文对当前就业政策的来源、特点和效应进行了评估,认为政府就业政策的效率在提高,但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歧视性”特点,歧视性就业政策不仅起不到良好的反失业效果,而且为国有企业就业制度变迁设置了障碍。最后,本文在新制度经济学两种制度变迁类型及其关系的基础之上,构建了我国就业政策的优化模型,对政府就业政策的优化进行了逐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