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单纯针刺和电针取穴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无先兆偏头痛推广一种更为方便有效的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按就诊顺序先后,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组和针刺组,每组各50例,参考石学敏主编的《针灸治疗学》中的头风篇,主穴取头维、率谷、百会、风池、太阳、合谷、三阴交,针刺组进针后平补平泻,阴阳偏胜者随症施用补泻手法,留针30分钟。电针组取穴同针刺组,进针后选头维-率谷,风池-太阳两组连接韩氏电针仪,采用疏密波,频率为2Hz/100Hz,强度1-2mA,以患者耐受为度,通电30分钟后出针。各组每周均治疗5次,2周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分别对治疗前后的疼痛计分评定(包括头痛程度用VAS评分、头痛持续时间、头痛指数)及偏头痛PRO量表评分进行观察和分析,并于治疗结束3个月后回访,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结合回访结果,统计有效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安全性、依从性评价。结果1.治疗前后两组自身比较头痛程度(VAS评分),头痛持续时间,头痛指数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头痛程度(VAS评分),头痛持续时间,头痛指数有统计学意义(p<0.01)。2.电针组治疗前后的偏头痛PRO量表评分减分值大于普通针刺组,经统计检验p<0.01。3.两组总体疗效比较,经统计检验,总体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两组病例治疗过程中安全性及依从性良好,适合临床观察分析。结论1.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缓解疼痛,减少头痛持续时间,降低头痛指数,电针组头痛指数下降作用更优,说明电针组对无先兆偏头痛的改善作用更好。2.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改善偏头痛对工作及生活的影响,提高心理适应性,其中电针组的疗效更明显。3.本研究表明电针在临床上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更佳,本研究对临床中偏头痛的治疗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