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小儿重症腺病毒肺炎混合感染情况及高危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756例小儿腺病毒肺炎临床资料,对其重症者(216例)进行混合感染病原学及高危因素分析。结果重症腺病毒肺炎216例患儿中,6个月至2岁者有143例(66.2%),冬春季患病有161例(74.5%);177例(81.9%)合并其他病原感染,其中74例(34.3%)合并一种致病原感染,最多可达五重感染。216例呼吸道分泌物及血清共检出334株病原,细菌163株(48.8%),以革兰阴性菌为主(124株);病毒108株(32.3%);真菌40株(12.0%)。单因素分析显示重症腺病毒肺炎与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营养性贫血、反复肺部感染、营养不良及既往有手术史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营养性贫血、反复肺部感染及既往有手术病史是小儿重症腺病毒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3、11.1、7.2、14.3、12.9(P<0.05)。结论重症腺病毒肺炎多见于6个月至2岁婴幼儿,冬春季易感,多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前四位为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氏菌、鲍曼不动杆菌与肺炎克雷伯杆菌;革兰阳性菌中则以肺炎链球菌为主。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营养性贫血、反复肺部感染、既往有手术病史是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独立危险因素。目的比较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与单一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对初诊儿童中、重度哮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2月期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门诊初诊中、重度儿童哮喘89例,随机分为联合激素治疗组和单一激素治疗组,联合激素治疗组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125μg,单一治疗组吸入等量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与6个月第1秒用力呼吸量(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之间差异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疗效控制水平之间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1月、3月、6月时,联合治疗组肺功能指标FEV1、PEF分别显著高于单一激素治疗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1月前后FEV1、PEF比较,联合治疗组明显增高(P<0.05),单一治疗组增高缓慢(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两组FEV1、PEF与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联合治疗组显著高于单一治疗组(P<0.05)。控制率比较,治疗后3个月联合治疗组与单一治疗组分别为80.9%、59.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分别为92.8%、76.6%,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与单一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比较可明显减少患儿急性发作次数、住院次数、改善肺功能,临床症状控制疗效显著,具有较高安全性,依从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