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外出口贸易在我国占据重要的地位,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鼓励出口贸易,各国纷纷出台补贴政策,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随着WTO规则的逐步完善,出口补贴政策为WTO政策所禁止,而出口信用保险作为替代手段逐渐发挥其重要作用。伴随我国加入WTO组织,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简称“中国信保”)于2001年正式成立,由国家财政部出资,以支持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与合作,通过政策性定位和市场化经营相结合的方式,以配合国家产业政策,实现促进对外贸易,重点支持高科技、附加值大的机电产品等资本性货物出口,改善地区间贸易结构失衡的定位。本文采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比较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基于全国和高新技术行业时间序列数据、省际面板面数据分别构建计量模型,选取承保额、市场渗透率和保费收入等参数指标,重点分析公司政策性职能定位的发挥,检验承保额与全国整体出口规模、地区间出口差异以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之间的关系,分析公司政策性职能发挥的水平。在比较借鉴国外信用保险机构运营的基础上,从政府、中国信保以及出口企业层面提出完善措施,以扩大信用保险的覆盖面和渗透率。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章总结了本文研究的意义和背景,回顾了国内外信用保险职能的文献,并对研究过程、方法和内容进行梳理;第二章从市场经营策略、市场服务模式、资信服务能力和产品结构设计四个层面比较了国内外信用保险机构在运营过程中的差异,并归纳了中国信保在海外服务能力、渠道营销模式、企业信息建设、在线信息服务、客户服务评估、产品开发应用和限额审批处理方面的不足;第三章在理论分析过程中,视信用保险为隐形出口补贴,通过模型分析其对社会总福利和国际贸易的影响;第四章在实证层面,选择市场渗透率和承保额两变量检验对出口额的影响,同时通过协整检验分析承保规模与省际出口额和行业出口额之间的关系,发现中国信保在运营过程中,能有效促进出口额扩大,提高高新行业出口速率,调节省际问出口不均衡,实现了政府赋予中国信保的政策性职能。为有效扩大中国信保服务渗透率,本文在第五章总结了制约信用保险发展的相关因素,并从政府、信保机构、企业三方面提出改善措施。从政策层面上,政府应该通过强化法律、法规建设,并加大对财政支持力度,制订差异化承保政策,以提高政策性的功能定位;而从中国信保自身而言,应该借鉴国外三大集团经验从服务战略、承保费率、业务创新、风险评估能力等方面进行改善,以提高信用保险机构的客户服务能力;出口企业则应该加强业务知识学习,突破传统贸易惯例和和认识误区,正确认识各国贸易政策和行业结算经验,强化风险意识,重视风险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