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总是在不自由的状态中追寻自由,这个悖论是诱发激励机制产生的根本原因。就高校学生激励机制而言,它亦是为了在终极意义上实现客体/高校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然而,当下高校中以奖学金为代表的激励机制,是一种建立在学校与学院分权基础上的,以成绩为主轴,辅之以工作、人情等因素,在定量和定性之间游走的宝塔松型的日常运作机制。在这个机制背后,是表现为激励项目“层级效应”和“个人效应”的两种行为逻辑以及不同受益群体对激励机制的不同反映。从实践的层面来讲,高校激励机制出现诸多的矛盾,如:制与治的错位、奖与惩的缺失、知与行的脱节等。从理论的层面来讲,当前高校的学生激励机制的则存在着封闭性、原则贯彻之中的偏颇性和角色定位之中的单向性等问题。 在尝试高校学生激励机制的合理构建过程中,本文从构建激励机制的科学理念、构建激励机制的现实针对性、激励要素的有效性及其合理配置等三个层次展开论述:目标的明晰与适度、个体需要的最大满足、激励过程的及时准确,这三者属于科学理念;社会转型对高校的影响和高校学生价值取向变化属于现实针对性;激励目标的科学制定、满足需要的手段创新、激励过程中主体的有效控制、激励环境的全面优化,它们均属于激励要素的有效性及其合理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