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属性在薄层砂体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Vivian4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地震解释过程中,如何对小于1/4波长的薄储层进行预测,是油气勘探存在的问题之一。论文以松辽盆地南部H地区青一段为研究对象,分析区域地质及储量情况,得出研究区具有储层物性横向变化较快、砂岩厚度薄等特点,因此无法精准描述储层分布。
  本文研究了薄储层预测的理论,分析了地震属性方法在薄储层预测中的技术优势,力求探讨针对研究区的储层预测方法。划分目的层是应用地震属性方法的重要环节,本次研究通过对区域沉积情况的分析,结合测井资料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经过地震资料保幅和提高分辨率的处理后,进行合成记录标定,并且选择针对H地区青一段地层的标准层,参照标准层解释多个目的小层,在此基础上进行参照标准层属性提取。
  通过采用单属性与多属性综合预测相结合的方式,总结研究区属性优选及分析方法,提出了针对研究区的面向地质对象的属性优化方案:首先选取目的小层进行沿层属性提取,选择频率类属性中的瞬时频率属性,根据其属性变化图分析砂岩分布范围;而后在同一小层运用平均振幅属性进一步判断砂岩分布趋势,比较二者的差异;最后利用最大峰值振幅属性划分砂岩分布区,用以预测物性变化,初步推测储层分布范围。收集研究区内已钻井的测井资料,从中选择未参与合成记录标定的资料进行分析,相应的井曲线异常与岩性解释相结合,对比砂岩小层的厚度及其岩性变化,得出井区附近较为准确的储层情况,利用上述结果分析得出研究区薄层砂体分布。
  通过本次实例分析,总结出针对薄砂岩储层属性提取及优选方案,并预测出目的层砂岩储层的分布条带,与测井解释资料对比,表明属性方法可以实现对地下薄互层的储集岩性预测。
其他文献
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GPR)自20世纪初出现雏形发展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它利用电磁波对地下目标和介质结构进行无损探测,具有探测速度快、穿透能力强、分辨率高的特点,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无损探测技术。随着硬件技术与数据处理手段的日益发展,探地雷达数据解译技术已逐步由近似、定性的解译转向精确、定量的分析处理。由于探地雷达一般工作于复杂的介质环境中,数据处理所需的介质
学位
对宽带信号进行高速处理是下一代多功能一体化射频系统的重要特征和核心能力,但传统的电子信号处理理论和方法面临着“电子瓶颈”等关键挑战。利用光子技术,构建微波光子信号处理系统,可有效克服电子器件在损耗、带宽、电磁干扰、幅相耦合上的种种限制,是高频宽带信号处理的有效解决途径和重要发展趋势。线性信号处理的本质是对信号的幅度和相位进行操控,其中幅度可以通过放大器或者衰减器控制,因而如何利用光子技术实现宽带微
随着智能电网、车联网、物联网等概念的提出与发展,人类社会正在向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方向高歌猛进。而能够收集、传输数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智能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应用的场景日益广泛、规模与日俱增,同时其服务质量与带宽的需求急剧增长。这种局面导致无线通信中频谱资源稀缺的严重性日益显著,极大地限制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实际部署。因此,研究人员逐渐将注意力集中在可以高效、智能地利用频谱资源的新型通信网络
位置服务与移动通信、互联网被并称为21世纪信息产业最有前景的三大朝阳产业,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作为最具备竞争力的定位与导航技术,全天时、全天候为全球用户提供着高效可靠的定位导航服务。然而在诸如室内环境、城市楼宇之间、高山峡谷以及水下等应用场景中,由于导航卫星被遮挡从而导致GNSS无法正常工作。多源
学位
爆炸荷载是建筑遭受恐怖袭击时常见的冲击荷载,本文主要研究爆炸荷载作用下带下部支承结构的单层球面网壳的动力响应。用ANSYS/LS-DYNA建立一个40m跨度的K8型单层球面网壳模型,由支承钢柱、环梁、墙、屋面板等构件组成了下部支承结构和围护结构,并在材料的参数设置、本构关系的确定、网格的划分等方面进行了合理的选择。  对爆炸冲击波在自由空气域中的传播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其传播规律,并将模拟所得的结
由于国际对石油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和环境的不断恶化,政府已出台了严格的法律法规,将石油产品中的硫含量限制在10ppm以下。油料中的硫化物燃烧后主要以SOx的形式存在,其不但对机动车发动机造成腐蚀,而且汽车尾气的排放是造成雾霾、PM2.5等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因此,有效降低油品中硫含量已成为世界关注热点,燃料油的超深度脱硫研究工作显得尤其重要。目前,研究者正致力于降低石油产品中的硫含量。氧化脱硫(ODS
学位
甲烷作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对其加工利用十分重视.从应用环境及环保两方面考虑,甲烷资源的优化利用都具有重要意义.自1982年联碳公司宣布利用甲烷可直接氧化偶联制乙烯和乙烷以来,研究者围绕这一反应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目前在催化剂的改进及反应历程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反应温度过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等.该文主要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开发具有低温活性
学位
该文对FeO基氨合成催化剂氧化态进行了表征,对其还原行为及还原动力学进行了全面研究,分析了球形FeO基氨合成催化剂具有较好还原性能的原因,对氨合成催化剂的收缩球还原模型的动力学方程提出了修正,发现FeO基氨合成催化剂适合于修正后的还原动力学模型.全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球形FeO基氨合成催化剂氧化态的表征 该部分用XRD、穆斯堡尔谱、扫描电镜等手段对一系列FeO基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球形F
学位
采用TBP-煤油/Ti-HSO三相萃取沉淀法制备纳米TiO光催化剂,研究了制备过程中萃取条件、焙烧条件和沉淀方式对TiO形貌和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将所得的TiO进行了XRD衍射和TEM表征,并用次甲基蓝的光催化脱色进行了催化剂活性的评价.以采用萃取沉淀法制备的TiO为光催化剂,研究了活性红M-3BE废水的光催化降解.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