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与中国科学院(1949--1978)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xiaoguai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沫若是中国科学院第一任院长,任职时间长达30年之久。研究郭沫若在中国科学院的这段历史,既是有关郭沫若研究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讨论中国科学院前30年历史的一个重要话题。中国科学院建院早期隶属于政务院,受文化教育委员会指导。1954年后,改变了政府部门的性质,转为国家最高科学研究中心。中央希望科学院全面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推动全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同时做好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工作。由郭沫若出任院长是中央内定的计划。  在科学院的权力体系中,表面为无党派民主人士、实则为中共特别党员的郭沫若有着特殊的地位。科学院成立初期,在学术资历深厚的几位副院长面前,院党组力量相对较弱,郭沫若的决断就显得非常重要。他参与管理许多具体事务,在接收、调整旧的研究机构、创设新的制度、确立和贯彻办院方针等方面都有系统影响。自1952年底开始,中央不断地调配更高级别的党员领导干部来充实科学院党组,党组力量逐步加强并最终掌控全局。与此同时,郭沫若逐渐收缩管理权限,他的事务性工作大量减少,但仍参与一些重大事项如学部的筹建、十二年科学远景规划的制定等,其在科学院的主要角色是配合党组施政。文革爆发后,由于中央的保护,郭沫若未被打倒,他还担任了中科院革委会主任、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组长,但只是名义上的,科学院的工作他极少参与。1978年他以“科学的春天”演讲辞为自己的院长生涯画上了句号。  科学院是知识分子的集中地,也是政治运动的中心地带。中国科学院的政治运动主要由党组领导,郭沫若在其中起配合作用。在科学院早期的政治运动中,郭沫若虽积极为政治运动作动员报告,但此时政治的敏感度还不够高,这一时期,科学院被中宣部两次公开批评犯了“政治错误”,他和中科院被迫检讨。在批判资产阶级唯心思想运动中,他是胡适思想批判讨论会工作委员会主任,按照中央的部署主持过多次批判胡适思想的学术讨论会,但在批判胡风的运动中没有过多参与。在反右运动中,他以一篇由中宣部科学处代为起草的《驳斥一个反社会主义的科学纲领》引人瞩目,俨然正确路线的代表,但其在政治运动中的“配合者”角色愈加明显。1958年后,郭沫若更加深入地卷进了政治运动,在大跃进、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除了继续充当运动的宣传使者之外,还进行了自我检讨,并发表大量的歌颂当下运动的表态性的诗歌。文革中,郭沫若不时感受到了政治运动的威胁,其跟风、表态的行为愈加明显。  对于“院长”这一角色来说,郭沫若最大的价值应该是推动科学外交。他通过世界和平运动平台初步亮相,在与不同国家的交往中,扮演了“和平鸽”的角色。具体来说,对社会主义国家而言,是在政治外交的大框架落实科学外交;对资本主义国家而言,是以科学外交支撑民间外交,进而推动政治外交。  身为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郭沫若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有自己的看法。在严守政治正确的年代,郭沫若对科学院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持谨慎的态度。哲学社会科学学部成立前,他配合中央定下了哲学社会科学缓慢发展的基调,并在细微处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节奏。哲学社会科学学部成立后,他虽是学部主任,但并无实权。反右运动爆发后,他积极支持将哲学社会科学部交由中宣部直接领导。不过,对自己爱好的历史学和考古学,郭沫若还参与了诸多具体事务,发挥着重要影响。  任用郭沫若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是中共的战略布局。从后续的实践来看,郭沫若较好地扮演了自己的院长角色。他在中国科学院严格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在党组力量较弱小时,为中国科学院的建基立业作出了系统贡献。在党组力量加强后,又积极配合党组施政,为推动科学工作走向计划轨道、完善国家科学领导体制、培养和激励科学人才方面做出了努力。在科学院的政治运动中,他配合党组作动员报告,宣传政治运动的合理性,积极推动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在科学外交工作中,他严格地在政治外交的框架下开展科学外交,并利用科学外交为政治外交服务。在把控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节奏时,他也是配合中央的旨意在执行。通过考察建国后郭沫若与中国科学院的关系,可以发现,郭沫若不是一个“个体”的郭沫若,而是一个紧紧跟随共产党的“组织中的人”。与其说他是“学者中的政治家”,不如说是“政治家中的学者”。因此,简单地以知识分子的标准来对其进行臧否,是片面的。
其他文献
在当前肾移植供者器官非常紧缺的背景下,成人双肾移植(DKT)的开展有利于减少边缘供肾的丢弃,扩大供者池。不同于小儿双肾整块移植,DKT利用的两个供肾多来源于扩大标准供者(ECD)
明清时期,随着西方传教士的来华,西方的科学技术知识开始传入中国。由于战争的需要,西方火器成为最早受到明朝重视的外国技术之一。明代中期至末期传入的佛郎机、鸟铳、西洋火炮
学位
目的:总结肾移植术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复发的诊断、治疗及转归;探讨循环渗透因子组风险等级评估对FSGS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总结2例肾移植术后FSGS复发受者的术前
5月26日,由复旦大学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承办的上海论坛2019高端圆桌“全球公共政策:全球化时代的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在复旦大学光华楼思源厅召开.复旦大学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
期刊
“公共行政:情境与创新”国际会议于2019年6月22日至23日在复旦大学智库楼举行.会议由复旦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欧洲公共行政学会和亚洲公共行政学会共同发起,由复旦大学全球
期刊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的最有效途径,但由于器官资源的短缺,器官移植工作者穷尽一切手段,包括安全使用扩大标准供者、一肝二用、加快异种器官来源研究等来增加器官供
目的:对于初始血型抗体效价≤1∶8的ABO血型不相容(ABOi)肾移植受者,探讨采用仅口服免疫抑制剂进行预处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4年9月至2019年10月仅口服免疫抑制剂
肝细胞癌(HCC)肝移植术后复发严重影响预后。NK细胞是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一线抗肿瘤细胞群。肝NK细胞具有与外周血和脾脏NK细胞不同的特殊表型和功能。供肝灌注
目的:总结9例ABO血型不相容亲属活体肾移植(ABOi-KT)的临床经验,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4月至2019年12月完成9例ABOi-KT,其中A供B型3例,B供O型3例,B供A型1例,AB供B型2
肺移植是目前儿童终末期肺部疾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可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和长期存活率。各年龄段儿童均可行肺移植术,但移植病因略有不同,0~5岁儿童多为肺动脉高压,5~10岁儿童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