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大豆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了N50 kg/hm2和N66 kg/hm2两个N水平,在N50 kg/hm2水平上,设置了施缓释尿素和施普通尿素两个处理,共3个处理,分别为优化施肥、农民习惯施肥和高产施肥,每个处理的NPK配比都不同。测定了不同时期大豆的叶面积指数、冠层透光率、叶片干物重、茎干物重、荚果和籽粒干物重,计算了粒叶比、比叶重、粒茎比和光合势等群体质量指标。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R2-R4全冠层光合势变化为高产施肥>习惯施肥>优化施肥,上冠层与全冠层变化相同,中冠层变化趋势相反;R4-R6和R6-R6后各个冠层均为优化施肥>习惯施肥>高产施肥,且R4-R6各个冠层光合势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6-R6后全冠层和中冠层光合势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上冠层为显著正相关。优化施肥明显提高了R2-R4各冠层的净同化率,R4-R6则对全冠层和中+下冠层的净同化率有明显的提高作用,促进了R2-R4各个冠层和R4-R6中+下冠层叶片的生产效率。2.在R4,各个冠层比叶重均为高产施肥>优化施肥>习惯施肥;R6和R6后上冠层比叶重均为优化施肥>习惯施肥>高产施肥,这有利于大豆上冠层光合产物的提高,全冠层、中冠层比叶重变化相同,均为习惯施肥>优化施肥>高产施肥。3.R6透光率测定结果表明,上、中、下三冠层均以优化施肥处理的透光率最小,这有利于提高R6以后大豆的光能利用率,从而提高大豆产量。4.在R2以前,高产叶面积指数大于习惯施肥和优化施肥。R4各个处理的叶面积指数达到最高值;R4及R4以后全冠层叶面积指数变为优化施肥>习惯施肥>高产施肥,上、中冠层测定结果与全冠层变化相同,均以优化施肥处理最高;R6优化施肥处理全冠层叶面积指数与高产施肥相比,提高了20.8%,达到了5%的显著性水平,上冠层叶面积,优化施肥与高产施肥相比也达到了5%的显著性水平。R6上、中冠层叶面积指数和R6后中冠层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均达到了极显著的正相关水平,R6后上冠层叶面积指数也与产量达到了显著正相关。5.在R6,全冠层粒叶比为优化施肥>习惯施肥>高产施肥,中冠层变化与全冠层相同,上冠层为习惯施肥>优化施肥>高产施肥;R6后粒叶比全冠层变化仍和中冠层相同,为高产施肥>习惯施肥>优化施肥,上冠层为优化施肥>高产施肥>习惯施肥,上冠层粒叶比优化施肥明显高于习惯施肥。R6全冠层和中冠层粒叶比与产量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6后呈显著的负相关。6.大豆全冠层干物质积累量R2以高产施肥处理最高,R6以后变化趋势为优化施肥>习惯施肥>高产施肥;优化施肥提高了R6以后大豆各个冠层干物质积累量。优化施肥显著增加了R2-R4全冠层叶片干重和R6后上冠层的叶片干物重。R4以后,优化施肥促进了大豆荚果干物重的提高,特别是中冠层荚果的干物重,变化趋势为优化施肥>习惯施肥>高产施肥,且R6上、中层荚果干物重趋势相同,均为优化施肥>习惯施肥>高产施肥。7.优化施肥比习惯施肥产量提高10.2%,比高产施肥提高25.4%,优化施肥与高产施肥相比,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