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税制改革后的财政分权对土地财政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土地财政在弥补地方财政缺口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获取财政收入,以此为地方经济增长及参与区域竞争提供动力。但是这种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逐步显露,中国GDP高速增长的背后是公共服务供给的总量不足、质量低下以及地区和城乡间的严重不平衡。土地财政与公共服务供给是影响我国城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本文从土地财政形成的制度背景出发,将研究重点放在土地财政和医疗卫生服务上,选取市级城市为研究样本,深入探讨土地财政收入对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水平的影响,并实证检验医疗卫生服务与GDP水平、财政收支及道路面积等之间的关系。目前,大多数文献集中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政府竞争行为与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研究,而系统研究土地财政推动医疗卫生服务的作用机理及实证分析还比较弱。由于政府对土地方面的重视,在1998年以后,国家在于土地上的财政收入逐年上涨,在地区中的经济收入比重也在上升。所以,着眼于医疗卫生服务短缺这一社会现实矛盾与目前的理论研究不足,对土地财政收入在地方政府提供医疗和卫生服务中的作用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对于科学使用土地财政收入和改善区域医疗和卫生服务至关重要。考察土地财政收入对提供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的影响,实际上考察了当前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的协调发展,这也是现阶段探索丰富发展社会的全面建设,可以更加有效地为大家服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及现实意义,其结论为下一步财政体制和土地流转方式改革特别是土地市场流转改革提供部分理论和经验研究的支持。本文在视角、结论、方法等方面存在创新点。在本文中,从不同的研究角度确定了刺激因素和对中国健康和保健服务满意度低等问题的对策,也从医疗卫生服务视角发现土地财政等方面存在的缺陷,为政府财政体制的改革提供参考。本文利用2009-2018年中国36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考察土地财政和医疗卫生服务支出的关系,得到如下主要结论:首先,土地方面的财政收入大大增加了医疗保健服务支出。当前状况下,土地财政作为地方政府财力的强有力支撑,对医疗卫生服务支出的作用是积极正向的,带动了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也不断增加。其次,经济发展水平、基础建设和城镇人口失业率都对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水平存在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为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失业率低的地区医疗卫生支出水平比较高。最后,财政自主度对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水平的影响呈现负相关性,这是因为财政自主度越高,意味着地方财政支出受到政府偏好等影响的程度更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导致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水平相对较低。由此结合以上实证发现,从加强土地制度改革和土地管理工作、缩小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地区差距和增强政府对医疗卫生领域投入的能力和意愿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上,考虑到经济变量的空间效应,将空间相关性纳入传统计量经济模型,构建了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来全面考察土地财政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影响,让取得的研究结论更加具有针对性和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