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以资源密集型为主,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高碳排放问题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潜在威胁。面对严峻的气候问题,改变粗放型的发展方式、走低碳可持续的环境友好型道路,已经成为我国的发展目标之一。碳税政策2018年1月起正式颁布,各省(市)都已经出台了本地区应征大气污染物的具体适用税额。由于我国国土幅员辽阔,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差异很大,差别税率可能会引起污染行业向低税率地区转移,造成局部碳排放量减少而税率低的区域碳排放增加的“污染转移”现象。我国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以资源密集型为主,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高碳排放问题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潜在威胁。面对严峻的气候问题,改变粗放型的发展方式、走低碳可持续的环境友好型道路,已经成为我国的发展目标之一。碳税政策2018年1月起正式颁布,各省(市)都已经出台了本地区应征大气污染物的具体适用税额。由于我国国土幅员辽阔,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差异很大,差别税率可能会引起污染行业向低税率地区转移,造成局部碳排放量减少而税率低的区域碳排放增加的“污染转移”现象。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需要贯彻区域统筹原则,这需要对我国区域间碳排放转移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本文以2012年全国30个省(市)间的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将全国划分成八大区域,首先编制包含这八大区域社会核算矩阵,并在原始模块中,增加碳排放和环境模块,在生产模块中引入能源投入要素,建立包含全国八大区域的能源-经济-环境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全面阐释了碳税税率对各个区域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分析在实行差别环境税率下,我国各大区域的能源投入、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的变化以及在碳税政策下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流向及转移强度,并分析高排放企业是否会向低税率地区转移,从而造成局部碳排放量减少而税率低的区域碳排放增加的现象。
本文得到的研究结论如下:(1)从全国碳排放总量上看,差别碳税政策所带来的减排效果并不理想,全国碳排放总量减少并不明显,甚至略有升高。(2)从单个区域上看,碳税政策对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影响,京津区域、东部沿海、东北区域和北部沿海表现出减排效应,碳排放量有所减少,但是中部区域、西北区域、南部沿海和西南区域碳排放量却增加的现象,尤其是中部和西北碳排放显著增加,实行差别碳税政策只是引起局部碳排放量减少。(3)我国区域之间确实存在着污染转移现象。高碳税率的京津区域和经济较发达的东部沿海是碳排放转出地,而低税率的西北、中部是碳排放主要转入区域。(4)我国碳排放转移路径,整体上呈现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区域,从高税率区域向低税率区域转移的路径。
其他文献
“各班组人员就位,检查设备,准备带料试车!”当地时间2021年8月29日15时,随着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矿产调查院(以下简称“地矿二院”)副院长兼中原能矿东非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加灿一声令下,电机轰鸣声中,坦桑尼亚ML553金矿开发项目浮选厂正式启动,开始进行试生产。 浮选厂试生产,标志着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和河南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在坦桑尼亚的辛勤耕耘终于开花结果,实现了从矿产资
现阶段,我国过高的宏观税负不利于经济的稳步增长和转型升级,税费征收不合理、企业税费压力大等问题更是暴露了我国税制结构的缺陷,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本文通过梳理现有研究厘清可持续发展与财政税收的关系,提出可持续发展约束宏观税负的理念,并根据税费实际情况给出“减税降费”的优化路径;接着,统计出1998-2016年15个样本地区宏观税负情况,发现2009年起宏观税负普遍过高,通过面板数据回归得到主要税费与GDP增长率的影响关系,建议对经济增长存在促退作用的消费税和资源税进行优化调整,清除不合理不合法的非
她待人热情,视办事群众为亲人;她业务能力强,工作细心负责……多次被评为“优质服务标兵”“最美地矿人”。她就是汝州市地矿局行政审批服务科副科长何巧霞。 工作以来,何巧霞一心为群众解难题,主动创新优化服务流程,带领大家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得到办事群众和企业的充分肯定。 加強学习提能力 行政审批工作既是一项民心工程,也是展示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形象的窗口。2004年到行政服务窗口工作以来,何巧霞坚持在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发展问题与阻碍,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现阶段学术研究和政府政策制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其中,全要素生产率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之一。纵观文献,发现多数学者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与分析,进而以其结果为基础,对过去经济増长模式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和判断。但企业数据库数据量较为庞大和繁杂,如若不对数据库进行匹配处理,会对最终结果的有效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前人的基础上,采用三种数据匹配的方法,分别是聂辉华的“分组交叉匹配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发展逐步塑造了以价值链分工为主的国际贸易新体系。后经济危机时代,各国经济增速放缓,迈向结构深度调整的攻坚期。一国经济结构调整能否成功,关键之一是在全球价值链下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是否存在互动关系,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的互动发展是否有效带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从而为国家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基于WIOT数据库中43个经济体产出增加值和出口增加值的数据深入研究了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的互动关系及结构互动的经济效应。
首先在论述各国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演变的基础上,通
1994年,我国开始采用“分税制”,中央政府上收财权,直接导致中央和地方收入分成的改变。但于此同时,我国并未大幅调整中央和地方的事权责任。地方政府收入捉襟见肘,无力承担其应有责任,于是开始寻求各种非税类收入。非税类收入的快速增长,带动我国宏观税负逐年攀升。截至2017年,我国宏观税负已高达40%,已经高于同期美国,超过发达经济体平均水平。过高的宏观税负已经严重阻碍我国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如何在降低宏观税负的背景下,重新调整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分成,已经成为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首先对转移支付
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和全球多边贸易谈判遇阻的双重压力下,各经济体都在努力寻找新的经济増长驱动力,贸易政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自由贸易区(FTA)效应成为经济增长点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中国自贸区经济增长效应为研究视角,结合理论与实证两方面深入研究中国贸易政策效应。
本文为探究中国贸易政策的经济效应而衍生出两个关键问题:①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和政策实施效果;②中国自由贸易区政策进一步升级的空间。围绕这两个问题,本文一方面验证自由贸易政策对中国经济増长的实际影响,另一方面预估自贸区对经济增长的驱动性,以期
中国进口食品存在明显的“高价现象”,这是中国高进口食品增长背景下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构建理论模型,建立人均收入和进口价格之间的理论关系,然后基于中国海关总署所提供的高度细化的企业进口食品贸易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的静态面板估计模型和IV估计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人均收入对中国进口食品价格的影响程度,以及进口食品质量在形成中国进口食品“高价现象”中的关键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人均收入的提高对中国进口食品价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这个结果因产品质量不同而存在异质性,中国的人均收入对中国进口食品价格的正向影响只在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2018年7月31日召开的会议上提出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其中“稳就业”排在首位。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我国有近14亿的人口、9亿多劳动力,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长期存在,解决好就业问题是我们长期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财政分权背景下,政府通过一些干预手段对企业进行干预,以达到特定政策目标,就业便是其中之一。而什么样的干预手段更能促进企业员工就业?在考虑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主政官员晋升激励情况、企业类别等异质性因素后又会如何?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与实
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结构演变的影响是近年来一直受政府、专家学者关注和争论的焦点问题。首先,本文分析了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和制造业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与其他国家对比,总结我国老龄化和制造业结构的特点;其次,系统分析了老龄化对制造业结构影响传导机制,探讨老龄化是如何影响制造业结构演变;最后,本文利用2000—2016年的中国省级层面的数据,分别以空间地理距离矩阵、空间经济距离矩阵和空间信息距离矩阵为空间权重矩阵,构建关于制造业结构和人口老龄化的空间杜宾模型,用来研究全国层面和分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层面人口老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