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型G巨星周围发现的褐矮星以及巨星的光谱分析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taixi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褐矮星是一类所谓“失败的恒星”,它们的质量太小,不足以引起核心氢的燃烧,成为传统意义上的恒星,而与行星相比质量又足够大,能够引发氘的燃烧。一般认为,一颗化学组成与太阳类似的褐矮星,其质量的上限和下限分别是80倍木星质量和13倍木星质量。人们目前发现的褐矮星数量比行星和小质量恒星的数目都要明显偏低,称为“褐矮星沙漠”。研究为什么存在“褐矮星沙漠”对解释恒星和行星形成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介绍了中-日太阳系外行星搜寻项目新发现的一颗褐矮星。该项目使用日本国立天文台冈山天体物理观测所的1.88米望远镜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2.16米望远镜对100颗G、K巨星进行了长达5年的高精度视向速度观测,获得了大量高分辨率、高信噪比的恒星光谱。这颗新的褐矮星环绕一颗2.7倍太阳质量的G型巨星HD175679运行,其引力对主星产生了周期约为1367天、半振幅为380ms-1的视向速度扰动。通过使用开普勒轨道对恒星的视向速度曲线进行拟合,计算出这颗褐矮星的最小质量为37.3倍木星质量,轨道半长径为3.36AU,偏心率为0.378。这是迄今为止人们利用视向速度方法在中等质量(M=1.5-2.7M⊙)的巨星周围发现的第8颗褐矮星,也是中-日太阳系外行星搜寻项目发现的第二颗褐矮星。通过比较行星的物理参数发现,这颗新的褐矮星(HD175679b)与前面发现的7颗在性质上有很大不同。首先,它与主星的相对质量在这些褐矮星之中是最大的。其次,它是第一颗轨道半径大于3.0AU的褐矮星,并且轨道偏心率也是最大的,达到了0.38。因此,它很可能是介于引力不稳定性形成机制和引力坍缩形成机制之间的一类过渡型天体,为探索亚恒星质量的天体(太阳系外行星、褐矮星)的形成理论提供了新的样本。  此外,本文还介绍了利用中-日-韩系外行星搜寻项目获取的高分辨、高信噪比光谱对99颗晚型巨星进行的物理参数、化学元素丰度和动力学性质的测定。这类恒星处于脱离土序演化到水平分支的阶段,对于了解小质量恒星主序后的结构和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测定了恒星的大气参数,给出了15种化学元素的丰度,包括四种α元素(Mg、Si、Ca、Ti),三种奇Z元素(Al、K、Sc),四种铁峰元素(V、Cr、Fe、Ni),和四种重元素(Y、Ba、La、Eu)。我们还给出了它们在银河系中的运动学参数,其中绝大部分样本星属于薄盘星。
其他文献
引力透镜现象在天文学里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对星系形成和演化以及宇宙学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很多大型巡天望远镜项目的兴起,有望在高红移星系方面大大提高了我
在本论文中,主要讲述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我最主要的工作是利用BATC多色测光的数据和SDSS的测光数据,对规则星系团A2589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主要包括:通过测光红移方法选出
期刊
冷暗物质主导的宇宙学框架下的星系形成等级成团模型是现今的主流理论,该理论认为宇宙密度场在非线性演化阶段会形成暗物质晕,星系则是在暗物质晕中形成与演化,暗物质晕对于星系
星系演化的研究是当前天体物理研究的一个热点。关于星系并合和相互作用的一些基础性研究可以追溯到1970、1980年代,并合和潮汐相互作用被广泛的研究是源于Toomre&Toomre(1972
中国工笔人物画作为中国最早出现萌芽和最早发展成熟的画科,当今我们想要更好地发展中国工笔人物画,就必须系统的学习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历史,这样我们在创作实践的过程中才能
大气重力波在大气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中高层大气能量和动量传输具有重要作用。由于青藏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缺少实测观测资料,因此无法准确地估计和了解青藏高原地
新时代环境下具有鲜活生命气息的中国油画家,寻求的艺术风格和道路会是怎样一种风格和道路?气息、气血区别于每个鲜活生命不同的根本特征,气息、气血造就每个人不同的体格、
在经济全球化的驱使下,我国与外国之间的贸易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对于现代艺术设计当中的民族文化特色也越来越重视。现代艺术设计领域在近年来逐渐加大对民族文化符号的融入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