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落公共空间承载着村民的公共事务、日常交往和地域文化,是村民完成社会化、增强集体感的空间场所。在当代,我国村落社会组织、产业经济、生活形态等领域的快速变化,使得村落公共空间的演变动力与现象日趋复杂,但在当今乡村建设理论研究领域,对村落公共空间演变的深入研究尚显不足。本研究以板梁村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在既有公共空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村落公共空间的定义及范畴进行梳理,将日常的、非正式的公共空间纳入研究范畴,以公共空间的空间层级为分类方法,解析板梁村不同时期各层级公共空间形态、功能、布局的发生、发展及演变,了解当代村落公共空间演变特征,揭示不同层级公共空间对村民公共活动的承载情况,进而总结规律并提出设计方法。本研究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阐述了研究背景、目的、核心概念,对相关既有研究进行了梳理。第二章首先在对村落公共空间既有分类方法研究的基础上,按权属将公共空间分为公共与私人权属公共空间,按空间层级类型将公共空间分为村落级、邻里级、单体级三种类型;其次,对公共空间功能进行了定义,将其分为公共协商、公共服务、公共信息交流及公共意识建构四大维度,并阐述了村落公共空间生成的两种主要建构模式;最后对板梁村社会经济概况、宗族移民历史和村落形态生成等基础研究进行论述,并确定了演变研究的断代方式,依据村落公共活动的转变将演变历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三、第四章在空间权属的基本分类下分别对四个历史阶段的板梁村不同层级空间展开叙述,首先对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演变动因进行分析阐述;其次对各个公共空间要素的布局、功能、形态三个方面展开叙述;最后做出各阶段小结。第五章首先对公共空间层级协同演变规律进行归纳,通过总结不同阶段演变动因和协同演变特征,得到村民日常交流活动具有连续性,散布在各层级之间,受空间格局的影响较大从而容易被引导,而公共协商、公共服务活动容易受制于经济水平或经营方式,其空间载体可由政府或个人在单体级层面通过权属更改、认证、改建等方式增加,是节约投资、支撑产业发展的有效建设途径;其次,对于不同空间层级,其承载公共活动的特性不同,村落层级在公共服务、公共信息交流方面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在公共意识建构层面起着持续作用,并在时间的影响下增强。邻里、单体级空间对外部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进行形态上的灵活调整,承担相关社会服务功能,激发村民内生动力。最后在既有成果的基础上,分别对当代村落中不同层级的公共空间的设计给出启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