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粉体对水泥水化及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来源 :福州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iak1987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废弃混凝土和废弃黏土砖生产再生骨料是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但生产骨料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大量的粉料,这些粉料若不筛除,则会影响骨料使用性能,而筛除粉料不加以利用又容易引发粉尘污染。本文利用以上粉料制备再生混凝土粉和再生砖粉(统称:再生粉体)。在测定再生粉体粒度分布、化学成分等基本性能的基础上,将其作为掺合料取代水泥应用于混凝土中,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提供新途径。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通过水泥胶砂试验,研究再生粉体掺量对水泥胶砂流动度和强度的影响,并得出再生粉体的活性指数。结果表明:胶砂流动度随再生粉体掺量的增加而降低;再生混凝土粉掺量不大于10%或再生砖粉掺量不大于15%时,胶砂各龄期抗压强度与基准组差距较小;再生混凝土粉和再生砖粉28d活性指数分别为72%、78%。2、利用TAM Air微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高温灼热法分别测定水泥的水化热、水化产物、化学结合水量,研究再生粉体对水泥水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粉可提高水泥水化早期放热速率,并将水泥水化的第二放热峰出现时间提前1.8h~3.3h;而再生砖粉对第二放热峰出现时间无影响,当掺量不大于10%时,放热速率与基准组相当,大于10%时,则会减缓放热速率;两种粉体都可降低水泥72h内水化放热总量和化学结合水量,但不改变水泥水化产物晶体类型。3、共设计18组混凝土配合比,考虑再生混凝土粉或再生砖粉单掺(掺量10%、15%、20%、30%)、再生混凝土粉与再生砖粉复掺(总掺量20%,比例7:3、5:5、3:7)、再生混凝土粉与再生砖粉分别与矿粉复掺(总掺量20%、30%、40%,比例均为1:1)对混凝土7d、28d、56d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再生粉体单掺或与矿粉复掺掺量的增加,混凝土抗压强度逐渐降低,当单掺掺量不大于15%、复掺掺量不大于30%时,混凝土各龄期抗压强度与普通混凝土差距较小;再生混凝土粉与再生砖粉复掺时,复掺比例为3:7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最优,其次是复掺比例7:3。4、通过压汞仪测定混凝土孔结构,并采用灰色关联理论探讨混凝土孔结构与抗压强度的关联性。结果表明:28d龄期的混凝土孔结构中20~100nm之间的孔径分布比例和平均孔径与混凝土28d抗压强度关联性较大。5、研究再生粉体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并建立再生粉体混凝土碳化深度和碳化时间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除再生混凝土粉单掺掺量30%外,其余单掺、复掺方案下的混凝土28d碳化深度都小于10mm,再生粉体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等级为T-IV级。再生粉体混凝土碳化深度和碳化时间满足X=aTb函数关系。
其他文献
化学的感性认识主要靠化学实验提供,所以可以说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然而有少数教师竟把生动、直观、最能激趣的操作实验变为了一只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
我国低阶煤储量占煤炭总储量的一半以上,资源量丰富。褐煤的煤化度低、热值高、水分高,是一种典型的低品质煤,直接利用效率低,将褐煤与生物质通过共热解方式利用成为国内外褐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同时也给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从网络舆情视角来看,伴随着我国社会民主化进程的推进,民众的参政
目的:观察头针电刺激对不同时间点脑梗死大鼠Bax与Bcl-2 mRNA的变化,探讨其对脑梗死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将180只健康Wistar雌性大鼠,随机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与复杂性,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抽象性的数学知识可能会使其感到枯燥与无聊,甚至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厌恶与排斥的心理。素质教育要求数学教学应当从
我国褐煤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储量达1300亿吨,由于褐煤具有较高的水分(25%-65%),所以需要通过干燥提质等手段提高褐煤的能量密度,实现褐煤的高效利用。在热冲击的作用下褐煤因
目的:通过对新生乳鼠进行庆大霉素灌胃处理,研究庆大霉素的使用与大鼠哮喘发病的相关性,并且探讨其机理,从而为预防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将32只新生乳鼠随机
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是学生夯实基础、提高能力的关键环节,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布置作业通常采用题海战术,这无疑会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
湖北秭归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在积极地向前推进。通过田野考察得知,当地已有多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包括了民
目的报道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脑卒中样发作(MELAS)病1例,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探讨其临床表现、生化、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在该疾病诊断中作用。方法对线粒体脑肌病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