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海雪原》作为十七年文学时期中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代表之一,是"三红一创,青山保林"1经典红色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其在海外的传播情况,对于一定程度上了解红色文学在海外的接受情况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然而自其出版发行至今,学界始终没有对其不同语言的译介和出版、海外的传播情况进行相对全面的整理,以及对其在海外的研究、评价进行收集和总结,这是一个遗憾。本文尝试研究《林海雪原》诞生至今六十年的时间内,其向海外传播的范围和效果,包括以不同媒介形式为载体的作品的海外传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林海雪原》的海外传播呈现怎样的特点和规律?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在相应的历史时期,反映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审美角度,它们被海外受众的接受程度有何区别?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希望通过数据研究,补足一部分中国当代文学对外传播研究的缺漏,因此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林海雪原》的海外传播进行研究:第一:通过OCLCWorldCat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以及CiNii数据库对《林海雪原》小说和《智取威虎山》京剧、电影影像资料进行馆藏量的数据收集统计,包括小说不同版本、多语种翻译的情况及各个版本海外图书馆收藏情况,改编的京剧样板戏、现代电影的海外馆藏情况及图书馆的分布和性质进行分析,以反映作品在海外的传播范围。第二:使用JSTOR等学术期刊网站收录的有关中国研究的期刊资料,统计海外学者对《林海雪原》小说及其改编作品的学术提及情况,并分别对海外普通读者、观众对文本及电影的评价进行收集,尝试对《林海雪原》进行海外传播接受情况的整理。第三:通过馆藏量数据,学术研究情况和读者、观众的评价的统计,分析《林海雪原》小说及其改编艺术作品在海外传播的情况和接受度的变化,并为当今文学、艺术作品如何"走出去"提供相应的现实的启示和一定的借鉴。《林海雪原》小说以及改编的《智取威虎山》现代京剧与新世纪电影,在海外传播的范围比较广泛,美国是受传最盛的国家。对小说、京剧进行收藏的图书馆绝大部分都是大学、研究机构的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所占比例很小,普通读者观众对其的接触并不普遍。而在21世纪,借助新的艺术形式和精良的制作技术,在开放的历史环境下,电影的传播的辐射力相对于文学作品来说更为强烈。收藏新时期电影的海外图书馆中,公共图书馆占的比重远远大于学校图书馆,而观赏电影的海外观众范围和数量较为庞大,通过电影了解了原版小说和真实历史事件的观众也不在少数,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文本的知名度。这部作品具有开放的艺术阐释空间、丰富而又深厚的历史意义,在不同历史时期都能获得新的理解。载体不同,叙事方式和审美角度也有了更新和变化,但其所展现的历史精神却是一贯的、具有内在逻辑的,因此不同时期的海外评价和接受态度也有其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