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在岩石学、地球化学、构造解析以及同位素年代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初步讨论了基性岩墙群侵位的构造环境及其在秦岭造山带构造演化中的意义.该文不对武当基性岩墙群和耀岭河岩群中的变基性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武当基性岩墙群和耀岭河岩群的形成环境同为板内裂谷拉张背景产物,形成时代同时晚元古代,岩石类型均为拉斑玄武岩系列.因此武当基性岩墙群与耀岭河岩群应属同时同源异相的构造岩浆组合.通过对武当地块南北两个构造单元-武当山构造带和两郧构造带的构造解析,认为武当地块发育两期主要构造变形:晋宁期构造变形和海西-印支期变形.武当山构造带总体构造面貌为同倾的大型平卧倒转褶皱;两郧构造带主要发育大量紧闭直立褶皱和NWW向具右行走滑特征的韧性剪切带.南北不同构造带中基性岩墙群的形态差异应是在后期不同方式的变形改造形成的.武当基性岩墙群的侵位表明南秦岭存在已固结的古陆块,该古陆块在晋宁运动(1000Ma±)期间固结.800Ma左右,该古陆块发生裂解,造成了基性岩墙群的侵位和耀岭河岩群下部基性火山岩的形成,随后南秦岭演化为被动际缘.在泥盆纪时,勉略洋拉开,形成了秦岭微板块,海西-印支运动期间,华北板块、秦岭微板块和扬子板块发生强烈的碰撞造山作用,在武当地块中形成了由北向南的推覆作用,从而塑造出武当地块现今的构造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