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以工业级硫酸氧钛为原料制备了不同的前驱体TiO(OH)2和Na4TiO4,使用胶溶法制备了纳米二氧化钛溶胶,探索了两种不同前躯体的胶溶条件,并通过粒度分析、IR、SEM和XRD等手段进行了分析研究。实验得出制备两种不同前躯体制备二氧化钛溶胶的胶溶条件:前驱体TiO(OH)2胶溶条件为胶溶浓度1.20mol/L、H+/TiO2比为0.8、胶溶时间60min、胶溶温度为70℃,制得的胶体平均粒径为36.98nm;前驱体Na4TiO4胶溶条件为胶溶浓度为0.8mol/L、H+/TiO2比为0.8、胶溶温度为90℃、胶溶时间为90min,制得的纳米胶体平均粒径32.05nm。两种不同前驱体制备的胶体的分散性、通透性以及稳定性都较好。2.以前驱体TiO(OH)2胶溶法制备的纳米二氧化钛溶胶和活性炭为原料采用浸渍法制备活性炭负载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材料,探讨了实验制备条件,并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及分析研究。本实验通过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测试探究了制备活性炭负载纳米二氧化钛的浸泡时间、活性炭质量与纳米二氧化钛溶胶的体积比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活性炭最佳浸泡时间为4h,1g活性炭浸泡二氧化钛溶胶的体积为5ml为最佳体积,复合后的材料晶形规则,具有很好的降解效果。3.用实验室自制的自分散型羟基氧化铝以及以前驱体TiO(OH)2胶溶法制备的纳米二氧化钛溶胶,采用水热法制备羟基氧化铝负载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材料,通过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研究了羟基氧化铝与二氧化钛溶胶的质量比、水热温度以及煅烧温度的最佳条件,并对复合材料进行IR、SEM、XRD表征及分析研究。实验表明:复合材料中羟基氧化铝与二氧化钛溶胶的质量比为5:5、水热温度为150℃以及煅烧温度为150℃的条件为较优工艺;复合材料的复合过程发生化学变化,复合材料为非晶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