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正式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增强课程的适应性。自此,校本课程的设计与管理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各地中小学进行了广泛的校本课程建设实践,同时也对校本教材的开发工作进行了多种有益尝试。校本教材是教师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结合学校特色和学生诉求开发的教学材料,旨在改善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思想政治学科特有的时效性和价值引导性对校本教材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发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相较于统编教材,校本教材具有更高的适切性和灵活性,能够有效促进学校总体办学特色的形成和发展,为教师专业发展构筑实践平台,为学生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助力,为思想政治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载体。但是,在十几年的开发实践中,从开发主体价值的实现、教材内容的选择、形式的设计、使用的效果到评价环节作用的发挥,思想政治课校本教材的开发工作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要求开发主体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与中小学的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相伴随的是基础教育领域对校本课程进而校本教材开发的理论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校本课程的建设工作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具体针对校本教材的研究较少,从思想政治学科出发进行的研究就更少。鉴于此,本文拟从思想政治学科的角度,分析当前高中阶段校本教材开发与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探讨提升校本教材开发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以期对现有研究进行补充,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校本教材的实效性。本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包括:一是明确了统编教材与校本教材在育人目标上的一致性和互补性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校本教材的呈现方式。二是于研究中加入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为校本教材内容的选取提供方向性指导。三是不拘泥于传统教材定义,加入微课、电子文本等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材料,既丰富了校本教材的实现形式,又降低了开发成本,提高了教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校本教材的效用。本文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说明研究的背景、理论价值及实际应用价值,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了解研究趋势和现有研究的局限,据此确定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并界定相关核心概念(如教材、校本教材和思想政治课校本教材等),介绍文章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以西安市育才中学的校本教材开发实践为切入点,对思想政治课校本教材开发与应用现状进行研究和整理。通过校本教材内容、形式及实际使用效果的分析,形成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校本教材开发与应用情况较为全面的概述。第三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校本教材开发与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进一步了解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校本教材开发与应用各环节工作的实施情况,指出校本教材开发主体意识不强、教材成果质量不高、课堂使用效果不佳和评价环节不完整等问题,并指出诸如开发团队的专业素养、完善的校本教材开发规划、使用过程中的适当创新和评价过程的制度约束等可能制约思想政治课校本教材质量的因素。第四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校本教材开发与应用效果的提升策略。针对第三部分所阐述的问题,探讨相应的改进途径。即在校本教材开发主体方面强调多样性,综合发挥学校领导的统领作用和课程专家的指导作用,体现任课教师的主体价值、学生群体的发展诉求和社会资源的有效补充;编制方面注重整体性,兼顾学校特色与学生发展,体现知识关联与人文情怀;使用过程体现创造性,拓宽信息来源渠道以降低时间成本,拓宽融资渠道以缩减经济成本,促进统编与校本教材的有机融合;评价环节彰显科学性,在“以人为本”评价观的指导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方式的多样化、内容的全面性和对评价过程的评价。第五部分,结论。对本文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反思写作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并对下一阶段的研究予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