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浮生六记》是一部水平极高影响颇大的自传体随笔,在清代笔记体文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该书的特点在于纯真率真,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富有创造性。最早的英译本是1936年林语堂的汉英对照本,后来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西方社会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从多元系统里理论的角度,对比研究《浮生六记》的两个英译本—1936年林语堂的汉英对照本,以及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在1960年出版布莱克版《浮生六记》的英译本,是翻译理论模式与《浮生六记》两个译本案例的互动研究。在详细考察、比较两者差异的基础上,充分说明了翻译文学多元系统中的不同地位对译者翻译策略产生的不同影响,揭示了翻译文学在文学中地位的变化。相信这必然对沈复的《浮生六记》这部作品的翻译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从而使我们能够从不同侧面体会该作品的艺术魅力。 本文以埃文.左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及其延伸理论为框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来说明不同时代背景下译者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以及对两个译本进行比较分析,试图在一定程度上填补此研究领域的大量空白。尤其引用该理论的延伸理论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和勒菲弗尔的重写操纵理论中诗学、赞助人、意识形态三要素对两个译本的影响及操纵。 本文除去引言和结论分为四章。第一章首先介绍了多元系统理论的起源和发展以及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其次介绍了该理论的延伸理论——翻译规范理论和重写操纵理论。第二章对《浮生六记》及其两位译者林语堂和布莱克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第三章着眼于两个译本的比较研究,首先对两个译本的历史背景及翻译策略进行分析,其次从不同的文学形式库和经典性做出对比,最后为具体的案例分析,从三个不同的文化方面对比研究了两个译本。第四章论述了翻译规范理论和重写操作理论对两个译本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