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煤层同采影响下保留巷道围岩破坏机理与控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lionfir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留巷道围岩变形破坏问题一直以来是巷道支护领域的研究重点和难点,巷道围岩的严重变形破坏阻碍了回采工作面的顺利推采,还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例如冒顶事故、破断的锚杆锚索伤人事故等,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压力。保留巷道是工作面双巷布置中其中一条留下来为下个工作面服务的回采巷道,往往要受到两次甚至多次开采扰动影响,这类巷道围岩易出现严重的变形破坏现象。布尔台煤矿2-2煤与4-2煤一盘区的两个水平同时开采,上下两煤层的工作面和巷道重叠布置。煤矿投产初期,先开采上煤层工作面,紧跟着开采下层煤工作面,受叠加应力的影响,上层煤的保留巷道出现严重的底臌、顶板下沉及煤帮变形破坏,平均底鼓量达2.2m,该巷道因无法治理而报废,最后又重新开挖了一条巷道,严重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因此,针对这一问题,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巷道围岩的塑性破坏是产生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塑性区的几何尺寸和形态决定了围岩的破坏特征和范围,因此,揭示保留巷道围岩的破坏机理就要研究分析巷道围岩塑性区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本文以神东矿区布尔台煤矿上下煤层同采影响下的保留巷道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现场监测、实验室试验、数值模拟和工业性试验等综合研究方法,从巷道围岩塑性区形成和发展的角度,对保留巷道的围岩变形破坏特征、采动应力的时空演化规律、保留巷道蝶形塑性区恶性扩展的破坏机理、支护阻力对围岩塑性区的作用机制、应力调控围岩控制技术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如下主要结论和创新成果:(1)通过表面位移、深基点位移和顶板钻孔窥视三种手段详细监测了布尔台煤矿22103回风巷的变形破坏特征,获得了保留巷道在不同影响阶段的围岩变形破坏规律。掘进期间保留巷道围岩没有变形破坏;同煤层一次采动期间保留巷道围岩出现轻微的浅部变形破坏,主要表现为滞后变形破坏,工作面前方巷道基本不发生变形破坏,工作面后方50m处巷道开始出现变形破坏,在工作面后方200m450m范围内巷道变形破坏基本保持稳定;上下煤层叠加采动影响期间保留巷道围岩发生剧烈的变形破坏,超前工作面50m巷道开始发生变形破坏,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变形破坏程度逐渐加剧,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呈现“顶底大,两帮小”的特征,顶底板移近量最大可达2.2m,两帮移近量最大可达1.53m。(2)在布尔台煤矿22103回风巷进行了岩芯取样工作,并通过煤岩物理力学参数实验,得到了保留巷道顶板的岩层结构及其力学特性;顶板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和砂岩,砂质泥岩单轴抗压强度为1926MPa,抗拉强度0.760.93MPa,砂岩单轴抗压强度为2835MPa,抗拉强度0.831.41MPa,属于工程较软弱围岩,同时还得到了巷道顶板围岩的弹性模量及泊松比等参数。(3)以布尔台煤矿2210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FLAC3D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了同煤层一次采动后采场周围应力场的分布特征与规律。工作面侧向03m范围处于高应力比值带,比值为1.75.7,工作面侧向11.2530.75m范围处于低应力比值带,比值为1.261.3,预留20m煤柱时,保留巷道处于低应力比值带。保留巷道围岩应力场与工作面的位置有关,工作面前方与原岩应力场相比变化不大,工作面后方最大主应力逐渐增大,最大值为原岩应力的1.47倍,主应力比值变小,最大主应力与Z轴夹角由90°偏转到48°。(4)以布尔台煤矿22102工作面和4210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FLAC3D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了上下煤层共同开采后上层煤采场周围应力场的分布特征与规律。受上下煤层工作面叠加采动影响,上层煤工作面侧向高应力比值带范围增大,由03m变为051.75m,最大主应力数值增大;预留20m煤柱时,保留巷道处于高应力比值带。保留巷道围岩应力场与下层煤工作面的空间对应位置有关,工作面前方050m范围处于低应力比值带,主应力比值为1.431.61,工作面后方50m450m均处于高应力比值带,主应力比值为1.842.22,最大主应力与Z轴的夹角在39.7°41.9°之间。(5)揭示了双向非等压条件下圆形巷道围岩塑性区形成的力学机制,获得了围岩粘聚力、内摩擦角、主应力比值、最小主应力数值以及最大主应力方向对圆形巷道围岩塑性区形态和几何尺寸的影响规律。围岩粘聚力和内摩擦角与塑性区尺寸成负相关关系,其数值越大,塑性区尺寸越大,塑性区形态越接近蝶形或为蝶形;围岩主应力比值和最小主应力数值与塑性区尺寸成正相关关系,其数值越大,塑性区尺寸越大,塑性区形态越接近蝶形或为蝶形;围岩塑性区具有方向特性,随着主应力方向的改变而发生偏转,蝶形形态的最大塑性区发生在最大最小主应力方向之间,椭圆形形态的最大塑性区发生在最小主应力方向。蝶形塑性区形成的最敏感因素为主应力比值。(6)以布尔台煤矿2210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FLAC3D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了掘进阶段和同煤层一次采动阶段22103回风巷围岩塑性区的分布特征和规律。掘进期间,保留巷道围岩塑性破坏范围不大,顶底板围岩塑性破坏深度1.5m,两帮围岩塑性区破坏深度0.75m;同煤层一次采动后,工作面前方保留巷道围岩塑性区基本不发生变化,工作面后方保留巷道围岩塑性破坏深度逐渐增大然后趋于稳定,顶底板围岩塑性破坏深度2.25m,两帮围岩塑性破坏深度1.5m。(7)以布尔台煤矿22102工作面和4210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FLAC3D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了上下煤层同采影响下22103回风巷围岩蝶形塑性区的形成及其发展规律,揭示了保留巷道围岩的破坏机理。下层煤工作面开挖后,工作面前方50m开始,保留巷道主应力开始增大,巷道围岩塑性区开始扩展;工作面后方50m之后,保留巷道处于高应力比值带,主应力数值也逐渐增大,开始出现蝶形破坏形态蝶并迅速扩展,工作面后400m处,主应力趋于稳定,围岩塑性区范围处于稳定,此时塑性破坏最为严重,顶板塑性破坏深度7.5m,底板塑性破坏深度4.5m,底板塑性破坏范围极大与煤柱帮塑性区连通,煤柱帮塑性破坏深度3m,煤壁帮塑性破坏深度2.25m。(8)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都证明了,虽然支护阻力与巷道围岩塑性区成正相关关系,但是工程实际中支护阻力与巷道围岩应力场数值相差悬殊,支护阻力对巷道围岩塑性区范围影响作用有限,特别是高应力环境,围岩塑性破坏范围较大的巷道,支护阻力所起得的作用很小。巷道围岩塑性区的大小主要受原岩应力场或叠加采动应力场控制,支护阻力基本无法改变这种围岩应力条件下形成的初始塑性区尺寸及形态。(9)通过FLAC3D数值模拟分析了布尔台煤矿22103回风巷在三种不同支护阻力下的巷道围岩塑性区分布特征,每米1根Φ15.24×6500mm锚索、每米1根Φ15.24×6500mm锚索+1.5根Φ17.8×8000mm锚索、每米1根Φ15.24×6500mm锚索+5根Φ17.8×8000mm锚索三种支护条件下,顶板围岩最大塑性破坏深度都为7.5m,底板围岩最大塑性破坏深度都为4.5m,煤柱帮最大破坏深度都为3m,煤壁帮最大破坏深度都为2.25m,巷道塑性区基本一致。(10)由于支护阻力无法从工程尺度减小巷道围岩塑性区尺寸,所以上下煤层同采影响下保留巷道围岩控制的关键在于控制不规则蝶形塑性区的形成和发展。保留巷道围岩的蝶形变形破坏大多数是由于采动应力作用而产生的,因此,保留巷道围岩的控制思路为以应力调控为主,巷道支护和围岩加固为辅。针对布尔台煤矿工程技术条件,提出了改变煤柱尺寸和上下煤层工作面水平错距的应力调控技术,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增大煤柱尺寸,能够减小主应力大小及比值,从而减少巷道围岩塑性破坏范围,当煤柱尺寸大于55m时,保留巷道围岩塑性区大幅度减小;增大上下煤层工作面水平错距,虽然最小主应力略有增大,但主应力比值减小,根据蝶形塑性区理论,巷道围岩塑性区范围也大幅度减小;当上下煤层工作面水平错距大于120m时,保留巷道围岩塑性区大幅度减小。(11)在布尔台煤矿2-2煤层和4-2煤层进行了工业性试验,通过增大两层煤工作面水平错距的应力调控手段来改善保留巷道围岩变形破坏严重的局面。加快2-2煤推采速度,减慢或暂停4-2煤工作面推采,当两煤层间隔一个工作面距离即水平错距为508m时,上层煤保留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得到了有效控制,顶底板和两帮围岩变形量大幅度减小,该围岩控制技术为同类型巷道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价值。
其他文献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一书重点研究了我国从先秦时期直到清朝的反腐历史,对于我们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了解我国古代廉政
报纸
就不同时期城镇体系规划的特点和当前城镇体系规划中一些应注意的问题作一些综述。指出我国城镇体系规划一定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国际接轨。
为更好地在船上布置和配置船舶消防泵设备,减少设备配置成本,提升船舶消防安全等级,基于SOLAS74公约,从船型、总吨位、分舱型式上归纳出船舶消防水系统需要配置消防泵的数量
先进的电脑设备和网络技术可让人们在虚拟的世界里更快的获取比其它任何途径更多更好的信息,其廉价的通讯成本和迅捷的联络速度也大大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然而,与之相伴
8月15日11时05分,经过近1个小时的空中飞行,南航新疆分公司一架B737-700飞机,翩然降落在新疆最北部的支线机场——喀纳斯机场。这是继那拉提旅游机场通航后,新疆通航的第二个
喷施不同剂量2%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在板栗园进行栗瘿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与噻虫啉的使用剂量成正比;当噻虫啉每公顷用量为1600g、3200g和4800g时,防治效果最高达到94.71%,平均
以音圈电机作为作动器,采用"Cubic"构型的Stewart平台设计主动隔振系统。这种Stewart平台的各杆之间线性无关,耦合作用可以忽略不计,采用六路相同的控制方法对Stewart主动隔振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下称《课标》)及其配套教材的实验三年多来,其适用性、科学性一直受到广大数学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课标》设计的多系列课程的可行性、适
当今纳米科技时代,显微技术越来越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研究手段。本文全面介绍了目前具有广泛应用的扫描探针显微技术,包括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以及导电原子力显微
本文侧重对贝多芬"黎明"奏鸣曲的曲式结构及表现内容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心理学对贝多芬的创作进行探究,提出有别于以往研究贝多芬创作"黎明"奏鸣曲初衷的一些见解,更深入的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