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学家梁启超曾说:“史家之道德,应如鉴空衡平,是什么,照出来就是什么,有多重,称出来就有多重。”(1)由此可见,历史的真实性与客观性是史学之根本,亦为当代历史教学之前提。作为历史教学内容的文本载体,历史教科书的体例、内容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从教科书的使用情况看,历史教科书是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师生依赖度最高的课程资源,对师生起着指导性作用;从教科书的课程内容看,历史教科书是高中学生获取正确历史知识的主要渠道,只有准确的、客观的知识内容才能促进高中生形成科学的历史知识储备、掌握正确的历史学习方法;从教科书的实际作用看,历史教科书传达了国家的意志与历史价值观,潜移默化影响高中生人生观的形成。万丈高楼平地起,历史教科书只有夯实准确知识内容之地基,辅以科学编写体例之钢筋,才能帮助学生构建严谨的、全面的历史知识体系。本文选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第3版,2013年5月吉林第6次印刷)为研究对象,尝试对其进行整体上的分析,指出中国史具体内容的不足,从课标的规定、历史学科的特点、教科书编写者主观因素等方面探讨教科书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改善历史教科书编写的办法。本文由引言、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组成。引言包括选题缘由及意义、文献研究综述、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对本篇论文的书写思路、参考文献和研究方法进行简要概述。正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笔者分析现行人教版历史必修教科书概况,包括其特点和宏观上存在的不足,有利于师生全面地认识和运用教科书。现行人教版历史必修教科书呈现整体结构基础性与创新性兼顾、单元结构专题化、课文结构注重探究性等特点。此外,该版教科书在整体性、全面性、趣味性与时代性方面有所欠缺。第二部分,着重探讨现行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教科书中国史内容存在的问题,包括结论性错误、引用与表述不当、年代与数字错误、图片与文字不符、存在争议与有待商榷五部分。笔者结合涉及相关历史现象与历史问题的文献、著作,尝试对中国史内容不足之处进行论证,力求做到有理有据、论从史出。第三部分,笔者首先从课标的要求、历史知识本身特点、编写者主观因素三个角度考察导致历史教科书出现问题的原因。然后,站在一线历史教师的角度尝试提出解决办法。笔者不仅对编写团队提出建议,还针对教科书已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教科书“缺陷”变为教学亮点,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和探究能力等教学策略。结语对本篇论文进行总结,并提出笔者的思考:是否可以一分为二看教科书,冲破教科书束缚?最后阐述笔者关于完善教科书的想法。综上所述,历史教科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为了实现历史课程“提高现代公民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必须心怀求实的治史态度,对历史教科书“锱铢必较”。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工作十分庞杂,历史知识亦如浩瀚云烟,笔者凭借浅薄的研究水平,对人教版现行历史必修教科书中国史知识内容不足之处进行探讨,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本人才疏学浅,文中必有疏漏或不当之处,望学者前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