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硅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制备出的铝酸盐体系长余辉发光材料因其优良的发光性能而倍受关注。然而,该体系耐水性差,限制了其应用。为此,近年来又开发出化学性质更稳定的硅酸盐体系长余辉发光材料,但其发光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仍有许多理论问题亟待解决。目前,长余辉发光材料多用高温固相法制备,该法具有反应不完全,灼烧温度高,反应时间长,产物晶粒大,硬度高,粉碎后发光强度明显降低等诸多缺点,限制了其应用。因而,开发新的合成方法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论文以稀土焦硅酸盐长余辉材料为研究对象,探索出合成该类材料的一种新方法一凝胶燃烧法。与高温固相法相比,该法具有离子分散均匀,合成温度低,操作简单,晶粒度小等优点。借助KRD, SEM,荧光光谱等现代测试手段,对合成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得出以下成果和结论:(1)研究发现溶液的pH值,水浴温度,起火温度,H3B03用量,尿素用量等对材料的物相结构、形貌粒度、发光性能等有着显著的影响,通过一系列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2)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对Sr2MgSi2O7:Eu2+进行了系列稀土离子Ln3+的共掺杂。研究发现:Sr2MgSi2O7:Eu2+,Ln3+(Ln=La,Ce,Nd,Sm,Gd,Tb,Dy,Ho,Er,Tm)的晶体结构均为四方晶系结构;其激发、发射光谱的峰形、峰位基本无变化,主激发峰位于402nm,次激发峰位于415nm,与高温固相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得的Sr2MgSi2O7:Eu2+,Dy3+的激发峰相比,出现了明显的红移现象;发射光谱也为一宽带,最大发射峰位于468nm附近,是典型的Eu2+的4f5d-4f跃迁导致的。共掺杂稀土离子Ln3+的种类对材料发光强度、余辉性能有着明显的影响,其中Dy3+是最理想的共掺杂离子,Sr2MgSi2O7:Eu2+,Dy3+的发光亮度最高、余辉时间最长,可达5h以上;而Sr2MgSi2O7:Eu2+,Sm3+的发光亮度最低、余辉时间最短,不到1 min。(3)在Sr2MgSi2O7:Eu2+,Dy3+基质中,掺入不同量的Ca2+,制得Sr2-xCaxMgSi2O7:Eu2+,Dy3+(x=0,0.5,1,1.5,2)系列样品。研究发现:此系列样品的晶体结构均属四方晶系,但晶胞参数随Ca2+的增加而减小。激发和发射光谱均为宽带连续谱,最大激发峰位于400nm左右,随着Ca2+含量的增加,Sr2-xCaxMgSi2O7:Eu2+,Dy3+(x=0,0.5,1,1.5,2)的发射峰位依次为468nm,483nm,500nm,512nm,520nm,发光颜色依次呈现蓝,蓝绿,绿,黄绿,黄色;初始亮度逐渐降低,余辉时间逐渐缩短。(4)用“位型坐标”模型合理解释了M2MgSi2O7:Eu2+,Ln3+(M=Sr, Ca)长余辉发光行为。
其他文献
本研究工作通过湿法浸出铅锑氧化渣来回收其中的铅锑,在浸出工艺中引入超声波来强化浸出过程,对锑的浸出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初步探讨了超声波强化浸出的作用机理。在常规水解—中
毛细管电泳是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离分析新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仪器操作简单、样品用量少和试剂消耗少、容易实现自动化等优点。毛细管电泳已经成功地与许多检测器联用,如紫外检测器、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质谱检测器、电致化学发光检测器、化学发光检测器等。化学发光检测无需激发光源、无背景光源干扰、仪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灵敏度高、线性响应范围宽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微量和
近些年来环氧基功能性聚合微球受到一些科研工作者的青睐,因为环氧基功能性聚合微球在催化、疏水材料、螯合剂离子交换、用作色谱分析支撑体、解毒的吸附剂等多个方面都具有一
二氧化钛由于其资源丰富、环境友好、价格低廉,并且在嵌脱锂过程中结构稳定,避免锂沉积形成锂枝晶以及有机电解液的分解,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能,因而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二氧化钛低的电子导电率和离子电导率,使得电池的初始容量低以及倍率性能差,严重限制了其在动力汽车以及混合动力型汽车中的应用。人们已经尝试各种方法提高二氧化钛的倍率性能,包括(i)纳米结构化,缩短离子和电子的传输距
本论文共分四章,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本章首先介绍了n-HA/CS复合材料的特点、性质以及制备方法;其次介绍了复合材料在生物医用材料和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最后阐述了本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