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丽丝·莱辛后现代派小说的拼贴艺术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hun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丽丝·莱辛被称作当代英国文坛最富盛名的作家,她是二○○七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作品具有跨时代的意义。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作为一部独具风格的作品一直被国内外文学批评家及学者所研究。源于它独特的构思和社会意义,本文对其叙事技巧做探索,通过《金色笔记》、《一个未婚男人的传奇故事》、《黑暗前的夏天》等几部作品研究拼贴艺术在莱辛作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分析它的应用技巧和艺术价值,并探讨拼贴艺术为何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更好地解读《金色笔记》等文本所折射出来的内涵意义和外延意义。本文首先从后现代主义文学和元小说的特点入手,概述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叙事策略,介绍了拼贴艺术的起源及相关的理论,特别是拼贴艺术在元小说创作中的应用,并且以多丽丝·莱辛多部作品为例证进行分析说明。本文重点介绍了后现代主义元小说的叙事策略,具体分析了多丽丝·莱辛诸多拼贴艺术中的时空拼贴、文体拼贴、版式拼贴、雅俗拼贴、小说与现实拼贴等在《金色笔记》、《一个未婚男人的传奇故事》、《黑暗前的夏天》中的应用,从而探讨拼贴这一艺术是如何为解读主题服务的。从而更好的研究后现代主义小说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其他文献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1921年,语言学家Sapir在其著作Language中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基于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以及随着国际交
奈保尔,当代著名的后殖民主义文学作家,于200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奈保尔出生于特立尼达一个普通的印度移民家庭,后赴牛津大学深造,并在英国定居和写作。复杂的文化背景为奈保尔
本文以冯小刚的八部喜剧电影为研究素材,以模因论为指导,并结合乖讹消解论分析了冯小刚喜剧电影中幽默话语的幽默机制,幽默语言模因的特点和传播模式,以及为何电影中的某些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