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糖尿病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糖尿病状态下胃动力和胃窦ICC的改变。方法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糖尿病组(DM group, n=10)采用60mg/kg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成功建立糖尿病模型:其余10只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 group, n=10)。分别于造模前、成模后、成模后第2周、4周和6周记录两组大鼠的血糖和体重。成模后第6周末,应用酚红餐灌胃法检测胃排空及器官浴槽技术检测胃窦环形肌收缩能力来判断两组大鼠胃动力的改变情况:应用免疫组化、RT-PCR和Western blot等实验技术评估胃窦c-kit的表达情况:应用透射电镜仔细观察ICC超微结构损伤情况。结果(1)造模前两组大鼠血糖水平没有明显地差异:成模后及成模后第2周、4周和6周,糖尿病组大鼠血糖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显著升高;(2)造模前两组大鼠体重亦没有明显差异;成模后及成模后第2周、4周和6周,糖尿病组大鼠体重较同期正常组相比都有明显下降;(3)糖尿病组大鼠胃排空率较正常组相比发生明显延迟(0.57+0.06%vs0.73±0.02%,P=0.018);(4)在选择性破坏ICC前后,糖尿病组肌条收缩能力均较正常组的明显减弱;(5)RT-PCR显示糖尿病组大鼠胃窦c-kit mRNA的表达量相对于正常组明显降低(0.024+0.001vs1.000±0.095,P=0.000);(6)免疫印迹法实验显示胃窦c-kit蛋白表达量在糖尿病组较止常组相比显著降低;(7)止常组胃窦c-kit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肌间层,肌内层以及黏膜下层,而糖尿病组各层次c-kit阳性细胞表达均明显减少:(8)糖尿病组ICC超微结构较正常组显示细胞器显著减少,线粒体及内质网明显肿胀。结论糖尿病大鼠出现明显胃排空延迟,胃窦收缩力减弱,并且伴随有ICC的缺失和损伤。目的以糖尿病胃轻瘫大鼠为动物模型,研究在糖尿病状态下SCF/c-kit信号通路及SMC在ICC改变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胃窦SCF、a-SMA、mysionll蛋白表达;应用RT-PCR检测SCF、a-SMA mRNA表达:应用免疫荧光双标a-SMA与c-kit同时定位半滑肌细胞与ICC细胞的表达;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SMC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大鼠胃窦的SCF蛋白表达量较正常组相比显著降低,但糖尿病组胃窦的a-SMA表达较正常组未见明显改变,而mysionll则较正常组表达出现显著降低:(2) RT-PCR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大鼠胃窦SCF mRNA的表达量相对于正常组明显降低,而a-SMA mRNA的表达量则较正常组未见明显改变;(3)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在正常组c-kit+细胞夹杂在a-SMA+细胞之间,肌间层与肌内层有较多ICC分布,而糖尿病组a-SMA+细胞未出现较明显改变,c-kit+细胞则明显减少;(4)正常对照组SMC整体呈梭形,其细胞核则为长椭圆形,胞核内的异染色质分布相对较为均匀,细胞质内明显可见丰富的密斑、密体,肌丝亦清晰可见,可见线粒体较多分布其中。糖尿病组的SMC排列较为紊乱,细胞核较为不规则,染色质呈致密块状,染色较深,胞内可见有许多较大的胞质溶解性空泡,密斑及密体、肌丝同时都明显减少,线粒体异常肿胀、呈空泡样变、甚至溶解。结论糖尿病时SCF/c-kit信号通路表达下调,SMC数量未见明显减少,但结构出现显著损伤。目的观察长脉冲胃电刺激能否有效地改善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动力及对胃窦ICC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中相关机制。方法雄性Sprague Dawley (SD)大鼠共60只,其中40只成功制备胃电刺激动物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 n=10)、糖尿病组(DM,n=10)、糖尿病+假性刺激组(DM+SGES, n=10)、糖尿病+真性刺激组(DM+GES, n=30)。经过术后恢复两周后,糖尿病组及真假性刺激组大鼠采用STZ溶液60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成功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假性刺激组(DM+SGES)只埋电极手术,不给予胃电刺激干预,而真性刺激组(DM+GES, n1=n2=n3=10)则埋电极后在给予给予不同参数的长脉冲电刺激。其参数为:GES1为5.5cpm,100ms,4mA; GES2为5.5cpm,300ms,4mA; GES3为5.5cpm,550ms,2mA.刺激干预为慢性刺激,30min/天,共刺激6周。分别于造模前、成模后、成模后2周、4周和6周等时间段记录各组大鼠的血糖和体重。成模6周后,应用酚红餐灌胃法测定胃排空和器官浴槽技术检测胃窦环肌收缩能力来评估各组大鼠胃动力的改变。取各组大鼠胃窦组织标本,应用Western blot和RT-PCR技术评估胃窦组织c-kit、SCF、a-SMA、myosinll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各组胃窦ICC的表达;应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定位ICC与SMC的共表达:应用透射电镜检测ICC及SMC超微结构。结果(1)造模前各组大鼠血糖水平没有明显差异;成模后及成模后第2周、4周和6周,真假刺激组与糖尿病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2)造模前各组大鼠体重亦没有明显差异;成模后及成模后第2周、4周,真性刺激组大鼠体重较糖尿病组亦无明显增加:成模后第6周,真性刺激组大鼠体重较糖尿病组有显著差异;(3)DM组胃排空较正常组明.显减弱,给予不同参数的GES后胃排空都有明显改善,其中GES2和GES3效果最明显;(4)DM组胃窦环形肌条收缩较正常组明显减弱,给予不同参数的GES后胃窦肌条收缩都有明显改善;(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给予长脉冲胃电刺激后c-kit、SCF、myosinll蛋白表达量均较糖尿病组表现显著增加,而a-SMA蛋白的表达量则未见明显改变;(6)RT-PCR显示真性刺激组大鼠胃窦c-kit、SCF mRNA的表达量均较糖尿病组有明显增加,而a-SMA mRNA的表达量未见发生明显改变;(7)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显示各真性刺激组多数胃窦c-kit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肌间层,肌内层及黏膜下层亦有许多阳性表达;(8)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糖尿病大鼠给予真性胃电刺激后a-SMA+细胞之间有较多c-kit+细胞,即肌间层与肌内层可以观察到有较多ICC分布;(9)各真性刺激组ICC超微结构较糖尿病组显示细胞膜较为完整,细胞核内分布的异染色质可见明显减少,线粒体及内质网等重要细胞器肿胀程度明显降低:各真性刺激组SMC表现排列整齐,梭形,细胞核内异染色质均匀分布,末见较大的胞质溶解空泡,可见丰富的密体和较多的肌丝,细胞器未见明显肿胀和扩张。结论长脉冲胃电刺激可一定程度上增加糖尿病大鼠体重,并有效地改善糖尿病大鼠出现的胃排空延迟及胃窦收缩力减弱;长脉冲胃电刺激明显增加糖尿病大鼠胃窦ICC的表达和改善其细胞病理损伤,同时上调SCF/c-kit信号通路的表达以及改善SMC结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