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历来是经济学家所关注的热点,但观点往往针锋相对: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卢卡斯认为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被高估,而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默顿·米勒认为金融市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而易见,甚至无需进行严肃的讨论。不仅如此,学术界对金融体系结构与实体经济的看法更是见仁见智,进而形成“银行观”、“市场观”、“金融功能观”等相互对立的观点。尽管难以给出一致的结论,但对于正处于阵痛转型期的我国经济来说,对金融与经济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却十分必要。我们应当继续大力支持银行体系的发展,还是应当坚持对资本市场的自由化改革?我们应当重点关注金融体系发展过程中的哪些方面,活跃度、规模还是效率?对以上问题的探索正是本文的研究初衷,也是本文的重要贡献所在。尽管研究的是宏观问题,但本文的入手点在微观,特别是我国中小企业。在经济新常态中,中小微企业由于其迸发出的强劲创新能力而成为舞台焦点,但又由于自身以及外界环境限制而使得投资决策往往受到限制。本文以565家中小板上市公司2008年至2014年数据组成有效样本,探究我国金融发展水平以及金融体系结构变化对中小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与银行体系的发展相比,股票市场的发展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更有效,并且可以提高中小企业对成长机会的把握能力,促使中小企业做出更多更合理的投资决策;与规模相比,提高信贷活动活跃度、股票市场活跃度更为关键。基于以上实证结果,本文建议:(1)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仍需坚定推动注册制改革进程;(2)新三板不仅仅要扩容,还要大力提高新三板交投活跃度;(3)央行应对银行进行更多定向引导,改善中小微企业的信贷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