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4年由美国著名建筑理论家柯林·罗提出的经典理论“透明性”,在西方现代主义发展的里程当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它作为一种客观的分析手法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印证和发展。文章中详细论述了“透明性”理论的内涵及其延伸意义,从而形成一种对于现代建筑的评价和解读方法。透明性的两个要素:秩序(将透明性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层次(形式的操作和评价手法),比如层化,界面化等等。透明性更多的是建筑(包括建成的未建成的)和人之间的思维和视觉的互动关系,也就是空间中的暧昧性。而中国古典园林空间的特质恰好包含了含糊不确定的形式构成和多维的空间感受,吻合透明性的分析基础。同时,中国古典园林与山水画兴起于同时,山水画很多经典的画论,都对园林的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绘画布局理论与园林布局理论常互相渗透。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望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三远”对应到西方现代建筑中就是空间的“宽度、深度和高度”。这与西方立体主义绘画对现代主义建筑的重大启发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试图剥离传统岭南庭园的古典造型、装饰等“表象”,分析研究岭南园林在风格表现、空间组织、空间表达和形态构成等方面的现代性特征,并对比中西绘画的共同点及其分别对建筑所产生的影响,建立岭南私园与“透明性理论”之间的联系,确定研究的可行性;进而主要从格式塔心理学出发,以科林·罗的透明性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现代建筑中有关现象透明性的案例,对比岭南私家园林与现代主义建筑在现象透明性的操作方法等方面的潜在特征,然后对现象透明性在岭南私家园林中的表现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感官体验等四个层面分别进行探索,并分析原因,总结其中的设计手法,形成一套具有透明性特征的岭南园林设计导则,从而进一步指导实践工作。对传统岭南庭园建筑透明性的分析,既有助于从多个角度来理解透明性空间的本质内涵、拓展该理论的应用范围,又能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为建筑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为地域性建筑的保持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