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探讨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的可能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措施及预后,旨在提高对CVST的认识,使CVST患者能得到尽早诊断及恰当的治疗,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99例CVST患者的住院病历,详细记录患者的人口统计学数据(性别、年龄)、起病形式、危险因素、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情况及预后,并对上述临床资料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和总结。结果:(1)99例CVST患者中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1:1.36;(2)患者发病年龄在13~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59±15.73岁,20~49岁71例(71.72%);(3)急性起病45例(45.46%),亚急性起病44例(44.44%),慢性起病10例(10.10%);(4)颅内压增高71例(71.72%);神经功能缺失症状32例(32.32%);脑病样症状37例(37.37%);(5)79(79.80%)例患者存在多个静脉窦同时受累(≥2个部位),其中横窦68例(68.69%),乙状窦57例(57.58%),上矢状窦56例(56.57%);(6)99例行头CT检查,脑静脉性梗死3例(3.03%),脑实质出血10例(10.10%),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7.07%),脑实质出血伴梗死2例(2.02%),脑肿胀或脑积水2例(2.02%);93例行头MRI检查,90例行头MRV检查,均在头MRI检查和(或)在头MRV检查中发现异常,MRI主要表现为不同时期的血栓信号以及脑实质病变,MRV主要表现为静脉窦不显影或其管腔内出现不规则充盈缺损;7例行DSA检查,主要表现为窦内管腔变细甚至闭塞,管腔内信号不均;3例行3D VISTA检查,提示有相应部位静脉窦血栓形成;(7)腰穿检查者87例,68例(78.16%)压力高于正常,脑脊液白细胞升高31例(35.63%),蛋白升高36例(41.38%),有红细胞者39例(44.83%),糖、氯化物均正常;50例患者检测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20例(40%)升高;55例患者检测了雌激素水平,10例(18.18%)升高,且均为男性患者;66例患者检测了D-二聚体水平,60例(90.91%)升高;(8)本研究99例患者中,院内治愈51例,有效37例,无效11例。结论:(1)临床上需注意易被忽视的CVST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男性患者雌激素升高、低颅压综合征。(2)磁共振VISTA序列是诊断CVST较好的影像学检查手段。(3)D-二聚体检测对CVST诊断具有重要价值。(4)CVST的治疗应采取抗凝、病因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如果病情恶化,可采取血管内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