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型岩锚内锚固段锚固性能及工程应用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ING04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压力型岩锚作为一种较为新型的岩土锚固技术,在引入我国的十余年时间里,获得了很快的发展,在水利边坡锚固,道路边坡支护,隧道洞口加固,建筑基础抗浮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实践中体现出了优良的锚固性能和较好的性价比。但是,压力型岩锚的工程应用远远超前于理论研究,因此工程实践中可能存在潜在风险隐患或过度浪费的现象。论文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岩土工程减灾”(50625824)和重庆市科委科技计划攻关项目(CSTC2008AC0077)为依托,采用野外现场调研、资料收集整理、理论分析、试验研究以及数值模拟等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压力型岩锚内锚固段的锚固性能和受力机理。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①根据压力型岩锚的主要失效模式,从理论上分析其荷载传递机制。选择合适的荷载传递模型,考虑注浆体的三向受力状态,基于Kelvin解建立反映压力型岩锚注浆体与岩体粘结界面相互作用规律的基本方程,求解界面剪应力分布规律以及注浆体中轴向和径向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建立了简化的弹性叠加模型,计算锚固体周围岩体中的应力场。分析了各种锚固体和岩体材料参数对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②选取重庆地区工程建设中常见的岩石,注浆体、高强钢筋为原材料进行缩尺模型试验。研究了适合模型试验的承载体和无粘结钢筋实施方案,设计了不同的锚固段长度,研究锚固段长度这一主要因素对压力型岩锚锚固性能的影响。在试验室中获得了压力型岩锚的荷载位移全曲线。通过与相同条件下的普通拉力型岩锚进行对比,分析了二者在承载力,位移等各种宏观力学机理上的不同表现。③选择有代表性的现场岩质边坡,进行压力型岩锚的现场原位拉拔试验。试验钻孔130mm,采用6束1860MPa标准无粘结钢绞线为锚索杆体,30MPa级抗压强度的砂浆,模拟实际工程条件进行测试,获得了压力型岩锚在各种失效模式下的拉拔力学性能,现场压力型锚索的荷载位移全曲线,受力全过程中的界面剪应力分布演化特征。研究了压力型锚索的位移延性性能。在锚固段注浆体中置入应变测试元件,测试了受力过程中锚固体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并与理论分析和室内试验进行对比,相互验证。④对压力(分散)型岩锚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选用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的模型和参数进行分析计算,将数值计算的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和参数的合理性,分析了不同锚固长度,不同孔径等多种条件对锚固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岩体中的应力分布情况。对压力分散型岩锚的优化设计概念进行数值计算验证,并总结了相关的规律。⑤结合工程实践,对压力型岩锚和压力分散型岩锚的设计方法和施工构造要点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压力型岩锚的优化设计方法,该优化方法反映不同锚固长度对注岩界面峰值剪应力的影响,可使承载力随锚固长度的增长而自动趋于收敛。结合实际工程测量压力型岩锚的预应力损失,分析钢绞线应力松弛的情况和原因。通过梯级布置方案,优化了压力分散型岩锚设计方法。综上所述,理论分析的公式可以较好地解释弹性阶段试验结果,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所反映的规律基本一致,三者互为验证。这说明本文的理论分析合理,模型试验和现场试验结果准确可信,数值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实际情况,对压力型岩锚锚固工程的优化设计方法、施工工艺以及相关规范的制订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行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也逐渐提升。食品包装是食品加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包装材料与食品的安全性密切相关,伴随着
短肢剪力墙结构是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形式,由于其建筑功能、结构受力和工程造价都比较合理,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和发展。但短肢剪力墙在地震区应用经验不多,缺乏深
羔羊出生后不能站立和自行吮乳,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缺铁性贫血导致肌无力;二是缺钙引起的软骨症;三是缺硒、VE等引起的白肌病等.另外也可能是羔羊出生后,外界环境气
文章论述了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性。
文章简单对船舶建造过程中发生质量事故后,对事故的情况描述、原因分析、处理过程、成本统计、责任认定、纠正预防措施等多方面进行定义,从而完成一篇完整的质量事故报告。
多年来,日本FP公司(FPCO)利用使用过的PET塑料瓶生产食品级托盘以及运输容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也成为该公司近年来所追求的一个理念。2010年末,克朗斯第一个瓶到瓶回收系统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英语教学要善于设置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应该加强学法指导,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