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2013年热映以来,校园青春题材类的影视作品不断涌现,作为文化软实力的标志之一,作为再现青年群体青春镜像的一个重要窗口,影视剧对青年形象的塑造及人们建构认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青春电影是以讲述青年人的成长经历、生活现象、思想情怀和梦想与爱情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类型影片。每个时代的青春电影都具有其不同的表达方式及艺术风格。从新中国成立之前至今几十年的探索与发展中,青春电影内容经历了从侧重展现民族危亡、国家动荡、社会黑暗,到怀旧式呈现校园青年成长故事的历史性转变。影片迎合了当下受众怀旧心理的需求,因此获得广大的受众市场。从现实语境来考量,校园青春电影的兴盛除了主要得益于受众怀旧心理需求这一重要的文化原因之外,青春电影的小成本大收益的经济效益以及对政策采用的规避策略等方面的原因也同样不容忽视。作为广大受众欢迎的类型化的影片,校园青春电影在建构人物形象的方式上也可圈可点。影片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并不是将诸元素简单罗列堆积,而是采用了从立体化的符号建构以及多样化的叙事策略双管齐下的建构方法。在立体化的符号建构时,影片通过从视觉符号和听觉符号两个维度立体化地建构人物形象。从叙事策略来看,影片通过二元对立的情节设置、交替的双重时间设置以及接连不断的悬念设置形象生动地、循序渐进地展现人物的特征。从而,唯爱至上、冲动暴力、伦理失范、反抗权威、勇敢励志以及珍视友情的人物形象跃然荧屏。然而,影片在盛行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人物形象建构方面的隐忧:影片对人物行为建构缺乏道德评判,导致受众陷入道德认同的危机;在建构人物形象时过度追求戏剧化而导致人物形象存在严重的现实偏差,致使受众产生自我认同的焦虑;以爱情为怀旧框架的校园影视剧所建构的青春镜像太过片面而造成青年形象被单一化,受众在观影过程中社会认同严重缺失而导致认同受挫的困境;青年人物塑造模式化致使人物形象被固化,这也同样影响着受众在“他者”身上寻求认同。为了规避青春电影在建构青年形象时所出现的隐忧,影视传播者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来应对问题化解认同危机。因此,可以通过在建构中置入价值引导,通过准确真实地还原人物形象,通过建构完整的怀旧框架,通过多元地创造人物类型等策略来解决人物建构问题化解认同的种种困境,为受众提供“原汁原味”而又“新鲜生动”的青春饕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