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大肠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型,探索年龄、性别、生活习惯、体重指数、大肠息肉肠镜下表现及病理类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大肠息肉患者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文献资料,依据研究目的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征求本专业专家制定《大肠息肉中医证型及相关因素调查表》,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科门诊及住院部收集符合标准患者,采用统一、科学的调查问卷,收集中医四诊资料,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总结大肠息肉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相关因素。结果:1、一般情况:男性117例,占59.69%,女性79例,占40.31%,男女比例约为1.48:1。年龄最小者17岁,最大者81岁,平均年龄为(55.43±11.87),少年组有2例;青年组35例;中年组62例,老年组97例;饮食习惯中清淡饮食>辛辣饮食>肥甘厚味>生冷饮食>其他。吸烟指数中无吸烟史>中度吸烟>轻度吸烟>重度吸烟。饮酒中不饮酒组>轻度饮酒组>中度饮酒组>重度饮酒组。体重指数正常的患者所占比例最多。2、肠镜下表现:息肉好发部位以乙状结肠为主;大小以<0.5cm为主;形态以山田II型为主;数目以单发组为主;发病情况以初发组为主。3、病理:病理组织学分型以管状腺瘤为主;异型增生程度分布,腺瘤性息肉以无异性增生为主。4、中医证候:主要以淡红舌、胖大、齿痕舌、薄黄苔、弦滑脉为主。5、中医证型,以肠道湿热证为主,其次依次为脾胃虚寒证、肝郁血瘀证、血虚肠燥证、痰热郁结证。6、中医证型相关研究结果:中医证型与年龄、饮食、饮酒、息肉发病情况、息肉数目及病理类型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1、大肠息肉的中医辩证分型以肠道湿热证最多见。2、大肠息肉中医证型男性以大肠湿热证为主,女性以脾胃虚寒证为主,年龄段主要集中于老年组。3、饮食习惯、吸烟、饮酒、体重指数与大肠息肉的发生有关。4、肠镜下息肉数目、发病情况与中医证型有关。5、病理类型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炎性息肉以肠道湿热证为主,增生性息肉以肝郁血瘀证为主,管状腺瘤以脾胃虚寒证为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