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序地层研究中的测井学方法探讨——以临南洼陷古近系为例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_fly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测井资料是地下地质情况的真实反映,它包含了地层岩性、沉积旋回变化等丰富的地质信息,而且具有方法多、精度高、分辨率强、连续测量的巨大优点。充分且有效地利用测井资料及测井学方法,对层序地层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运用多种测井资料,对层序界面识别、凝缩段识别及准层序组叠加样式判别的测井学方法进行研究,对各种测井学方法的原理方法、应用效果、适用条件及不足之处分别进行论述,并总结了层序界面的两种类型及其测井响应特征,归纳出声波时差-视电阻率叠合曲线的四种模式及组合特征,研究这些模式在层序地层学中的意义。在方法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临南洼陷古近系为例,将上述测井学方法综合运用,建立临南洼陷古近系的测井层序地层格架,并分析各层序单元的发育特征,对层序单元与生、储、盖的配置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研究表明,应用单一测井资料识别层序界面存在多解性,而测井曲线组合法及综合特征判别法可以减少单因素分析中的多解性,突出层序间的差异,准确识别层序界面。其中,声波时差-视电阻率叠合曲线的形态可归纳为“重合型”、“右凸型”、“左凸型”、“对凸型”这四种模式,其中右凸型-重合型、对凸型-重合型、对凸型-右凸型组合模式与层序界面有关,可作为识别层序界面和凝缩段的依据。依据层序界面的测井响应特征,可将层序界面分为“突变型”和“渐变型”两种类型,其中“突变型”层序界面又可分为“向下突变型”、“向上突变型”,分别对应不同的测井响应特征。凝缩段在声波时差-视电阻率叠合图上往往呈“对凸型”或声波时差低于180μS/m的“右凸型”(油页岩)。就其在旋回中所处的位置而言,凝缩段常位于正旋回的顶部、反旋回的底部;就地层的叠置方式看,凝缩段处于退积式向进积式叠置方式转变的位置。 运用上述测井学原理与方法,可将临南洼陷吉近系划分为一个一级层序,三个二级层序,其中,沙三段-东营组又划分为七个三级层序;研究区域内层序界面大多数为”突变型”界面,仅有少数是“渐变型”层序界面;大多数准层序是进积的,且进积式准层序组发育特征明显,其次为退积式准层序组,加积式准层序组不太发育;临南洼陷层序S1、S2(沙三下-沙三中)凝缩段最为发育,是主力烃源岩;层序S1、S2、S3、S4(即沙二段和沙三段)为临南洼陷主要产油气目的层。
其他文献
河北省苇家峪金矿矿床地处太行山北段阜平幔枝构造的岩浆-变质杂岩区。在苇家峪一带,有5条主要矿脉(wj1、2、3、4、8)。本研究在充分利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调查
乌拉嘎金矿床作为黑龙江省最大的岩金露天矿山和黄金矿产基地,自1975年起已开采近34年。由于东、西露天采场的露天开采已经基本停止,目前也只能依靠坑道残采,而乌拉嘎金矿已经接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位于华北地台阿拉善地块西南缘的龙首山隆起带的近东西向区域性基底复背斜的南翼,属祁吕一贺兰山字型构造前弧的两翼部分。矿床主要赋存于超镁铁质岩中,以其
本文在系统总结分析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地表踏勘、实测地层剖面、地质测量、典型矿床调查、地球化学测量及室内综合研究,对黄沙坪铅锌矿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进行大致的
乌拉嘎金矿是一个大型-超大型金矿床,随着生产对探明储量的不断消耗,保有资源已近枯竭,在矿床深部及周边寻找新的隐伏矿体已刻不容缓。然而,由于该矿床形成后,其上覆盖了一层第三系
稀土是非常稀缺的战略性资源,其用途非常广泛而重要。在前期研究中发现,邹家山铀矿床正在开采的几条矿体中,伴生稀土元素总量很高,特别富集的是重稀土元素。查明该铀矿床中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