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对外资银行进入的审批一直都是很谨慎的,1979年日本输出入银行进入我国,拉开了外资银行步入中国的序幕。随后我国对外资银行的开放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开放部分城市的些许业务,随之扩大到更多的城市和拓宽业务范围,接着逐步取消外资银行建立分支机构的地域限制。1999年7月起外资银行便能够在任何城市设立机构。2001年12月11日在加入WTO的背景下,我国银行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为了更好的履行入世承诺,中国从地域、客户对象、业务种类等方面逐渐取消对外资银行的限制。2006年12月11日,五年入世过渡期结束,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取消了外资银行开展业务的币种和客户对象限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外资银行在我国兴起了扩张热潮,日益成为我国银行业的一股重要力量。虽然外资银行的进入为我国银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体制、丰富了国内金融衍生品种类,但也给我国本土银行带来了风险。长期以来我国本土银行的收入主要是利差收入,然而外资银行业务的高度多元化等原因使得利差收入占其营业收入的比重却是很低的。从而外资银行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银行的竞争形势,对我国本土银行现有的收入结构形成挑战。本文将以外资银行的进入为背景,分析其进入中国后给我国本土银行收入结构带来的影响。本文运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收入结构的影响。第一章是本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介绍了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二章则从时间段的角度分析了外资银行在我国的一个发展历程,同时还分析了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发现外资银行在我国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第三章则介绍了我国银行和外资银行的收入结构现状并进行了对比。对收入结构的分析主要是从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和收入多元化程度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经过分析发现我国国有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要大于股份制银行,收入多元化程度也比股份制银行要高。股份制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和收入多元化程度又比城市商业银行高。但是和外资银行相比我国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低,收入多元化程度低。第四章是本文的理论分析部分,分别从“竞争效应”、“溢出效应”、“示范效应”、“鲶鱼效应”、“人力资本效应”五个方面初步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后对我国银行现有的收入结构造成影响的途径与方式。第五章则是本文的实证分析部分,采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相关的分析。本文用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和收入多元化程度来衡量我国银行的收入结构,用外资银行资产占比来反应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程度,同时还设置了外资银行进入虚拟变量,其它自变量还有资产规模、净利差、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考虑到我国银行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即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三种类型的银行在资产规模、经营策略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银行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外资银行进入对三种类型银行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外资银行进入对国有银行的收入结构影响更大,这与国有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更高,收入多元化程度更高有关。外资银行进入后,国有银行在竞争压力下主动向外资银行学习,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提高了,收入多元化程度提高了。外资银行进入后对股份制银行也有一样的影响,股份制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提高了,收入多元化也会提高,但是对股份制银行收入结构的影响要比国有银行小。外资银行进入对城市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影响不大,外资银行进入变量的统计值不显著,这与城市商业银行现阶段对中间业务开展少,且外资银行目前阶段还很少进入中小城市有关。本文的最后针对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收入结构的影响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面对外资银行的竞争和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我国银行必须改变目前对利息收入的过度依赖,提高收入来源的多元化。我国银行首先要提高收入转型的意识,提高收入来源的多元化,这样才能在和外资银行的竞争中拥有一定的优势。其次我国的银行要加快对中间业务的发展,我国银行与外资银行相比在中间业务方面差距很大,我国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低,收入多元化程度不高。面对外资银行,我国银行要提高学习能力,学习外资银行在开展中间业务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同时我国的银行还要加快对相关人才的引进,转变收入结构需要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