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赙赠是一种以财物助丧的礼仪制度,旨在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及对其亲属的抚恤。该制度自先秦时代萌芽至中古盛唐时期日趋完善。与前代相比,唐代赙赠发生诸多改变。首先,自唐代始赙赠制度有了明确的法令规定,不同级别官员的赙赠数额得以确立,且“准品给赙”的原则也为后世所效仿。其次,赠物内容一改前代以钱货为主的模式而以布帛、米粟等实物居多;施行范围也逐渐由皇家诸亲和高品官员扩展至有德行的妇女、宗教人士和少数民族首领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赙赠是一种以财物助丧的礼仪制度,旨在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及对其亲属的抚恤。该制度自先秦时代萌芽至中古盛唐时期日趋完善。与前代相比,唐代赙赠发生诸多改变。首先,自唐代始赙赠制度有了明确的法令规定,不同级别官员的赙赠数额得以确立,且“准品给赙”的原则也为后世所效仿。其次,赠物内容一改前代以钱货为主的模式而以布帛、米粟等实物居多;施行范围也逐渐由皇家诸亲和高品官员扩展至有德行的妇女、宗教人士和少数民族首领等不同阶层;赙赠制度的具体运行也日趋完善,且其原始的助丧功效也日渐演变为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政治行为。文章在梳理唐之前赙赠制度演变基础上,以律令制时代为背景,以不同阶层的赙赠之礼为主线,深入探讨了唐代赙赠制度的法令化特征及其反映的政治意义与深远影响。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来主要论述唐代的官方赙赠制度,主要论旨如下:
第一部分为本文的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文章的选题缘由、相关研究成果及该课题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赙赠制度的内涵做了界定,同时定位文章的主体框架、研究方法和史料运用情况。
第二部分简要梳理了唐之前各代的赙赠情况,总结出各个时期赙赠制度的特点,以求通过对比彰显唐代膊赠制度的完善与进步之处。
第三部分为本文的核心,重点探讨唐代赙赠制度的法令规定,实物为主的赙赠内容,日益扩大的膊赠范围,并通过对包括皇家诸亲、文武百官、宗教人士在内的不同社会阶层赙赠之礼的分析,探讨唐代赙赠法令文本的执行情况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另外文章对唐代赙赠制度的具体运作方式也进行研究,初步勾勒出唐代官赙体系的全貌。
第四部分为文章的结论,在总结唐代赙赠制度的时代特色及其反映的政治意义基础上,余论部分探讨了唐代赙赠制度对于后世的深远影响。
其他文献
装饰绘画的构成形式是区别于其他画种的根本所在,构成不同于构图又包涵了构图,它在某个空间中组织起结构,配置好形体与颜色,处理质感与机理等等。本人通过在装饰绘画专业的学习,不断深入的了解装饰绘画所需要的材料、工艺、造型方式,以及创作时所需要的观察方法,思维方式等。然后开始进行结合着自身生活环境的创作。本文将从自身创作出发,结合导师授予的知识,和自己对中外装饰类作品及文献的理解和借鉴,来探究形式构成在装
油画艺术离不开形与色这两大要素,尤其在非抽象绘画中,画家通过形与色建立画面。本文从我个人在绘画过程中的实践出发,将循序渐进的论述色彩在油画中通过自身的对比及色彩之间的关系,与形体的结合如何来构建画面。通过例证、引述与分析,主要分五个部分论述油画中的形色结合。首先简述自印象派之后的形色观的发展,提出通过色彩的对比和协调构建形体,在绘画中实现“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随后分别分析论述色彩与形在画面中的的
人形符号的创作是我在研究生阶段一直在实验和尝试的,这三年我主要从画面的绘画语境,还有对于心灵和自己内心世界的探索,本论文主要研究我在创作阶段所遇到的问题,还有我在每一个阶段的尝试和实验,努力去实现自我,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事物,把他们转化成为我所要表达的艺术形式,并把绘画实践阶段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验,并在接下来的画面中呈现出来。 我对于绘画的一些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这短短的三年不足以代表
本文从中国传统绘画“线”的传承角度出发,通过对中国工笔重彩“线”造型的研究与思考,继承与发展,提出“线”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要创新,“线”的书写性,“线”的装饰美,“线”的意象性,新工具材料引进的同时通过对造型意象性,色彩意象性,传达出一种意象物态本质精神,通过中西艺术文化大融合,中国工笔重彩画在自身的基础上开拓出新的表现性。并从“线”的空间、构图、装饰,意象以及韵律论、方法论、思维论等方面,开始对“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普及运用,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逐渐蓬勃发展。各大女装品牌已经不能满足于传统的运营模式,纷纷紧跟潮流开启“微营销”模式。在精准营销概念的引入下,微信的点对点精准营销优势更为突显。微信的出现给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一场营销革命。不过,伴随着它的迅猛发展,同样面临许多的问题。例如:隐私安全问题;用户参与体验的问题,企业微信的运管问题等等。在服装品牌如雨后春笋的今天,为何“微营销”会打败
汉字造型优美,内涵丰富。经过时间的推移和人类绵延的进步,汉字蕴藏着几千年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剧,全球文化在相互交流、相互碰撞中逐渐趋于融合,世界上大大小小的企业为了顺应时代潮流,更加致力于企业文化的建设,更加注重品牌形象;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汉字越来越国际化,汉字元素逐渐受到了许多设计师的青睐。本文从中文字根组合规律的角度进行研究,发现汉字做为一种文字符号与
地契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遗产承载方式,它用独有的方式展示了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关于土地归属的变更的重要史料。用上面生动的文字告诉我们在古代的不同历史时代、不同的历史阶段的土地归属的所有权的制度,地契大都记载着对于土地的变更的管理,记录着每个朝代的历史、文化,艺术等价值,看似平凡的地契却记载着不平凡的历史。在如今也依然受到重视,延伸到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房产证,作为一种契约延续下来,地契的存在让我们不仅在了
本文分析了以内心视像为基础,经由内心解读生成观念后再以图像的方式转化出来的这种在当代图像世界下大环境下这一具有时代意义的艺术工作形式。重点对视像以及图像在绘画中的情感表述进行了讨论,分别对相同视像与不同视像下的情感表述进行了对比,对情绪在创作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与举例,同时也结合了自身创作的过程以及在艺术工作中的收获与领悟。以影像绘画为研究对象,理论性地阐述了其产生的背景及绘画和影像相互关系的问题。
描绘场景或是有场景组成的绘画作品,在各个时期的绘画作品中都占有很大比重。出现在画面当中的背景,可以作为记述或是描述一个事件始末的舞台,在诸多有连续性故事情节的作品当中,场景的出现为故事发展方向提供了指引。场景的使用就是各部分不能缺失的联系方式,这种方式是在能够用胶片对故事进行记录前,连续的故事在视觉艺术中的一种表现方式,被应用在当下一些先锋戏剧中,场景对故事的推进和制约作用表现的尤为突出。 绘画
江东,吴帝孙权掌权以后,逐渐深化了对史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认知,从而加强了对史学的重视,并在其统治末年,委任太史令丁孚、郎中项峻模拟《东观汉记》体例编篡了《吴书》,此书虽因为丁孚、项峻二人皆非史才而没有引起巨大反响,却拉开了编篡孙吴史的序幕。 到吴少帝孙亮时期,又以韦昭与华票、薛莹、周昭、梁广重修《吴书》,历史走入晋朝之后,晋人对孙吴史编篡的热情空前高涨起来,而这其中由私人编篡的史书占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