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与日俱增、“垃圾围城”形势日趋严峻,如何有效改善相关管理成为城市治理的重要议题。在实践中,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作为一项基础性公益事业一直由政府主导供给,在这一过程中日益暴露出诸多问题。改进传统僵化的政府管理模式,构建适合国情的现代化治理模式成为必然要求。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公共治理理论以独有的价值魅力受到学者们的普遍关注,其通过多元主体协商合作实现公共事务良好治理的基本理念为当前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参照。本文即以公共治理为研究视角,在阐述公共治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以“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手段和治理效果”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治理分析框架。根据此框架,本文对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进行案例分析。作为一个典型城市,北京市经过环卫服务市场化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改革,逐渐形成以政府部门为主、市场主体为辅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制。在垃圾减量、分类的宣传和技术投入,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生活垃圾转运和处理设施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一定程度上体现当今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先进理念和发展方向。但是从总体来看,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治理目标方面,“三化”目标概念不清、首要目标不合时宜;治理主体方面,社会力量参与不充分、政府主体职责不明确;治理客体方面,城市生活垃圾内涵没有厘清、可回收垃圾和餐厨垃圾不受重视;治理手段方面,法律制度缺乏操作性、处理设施结构不合理;治理效果方面,源头分类收效甚微、中间收运效果欠佳、末端无害化处理有待提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适应市场经济不断深化以及循环经济快速推进的背景下,本文提出了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基本思路——“双轨—三段—多元”治理模式,即在原生垃圾收集处置和再生垃圾回收利用的双轨体系下,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元主体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对源头产生、中间收运、末端处理等三段过程中的城市生活垃圾进行系统治理。在此指导下,基于五方面问题对治理建议进行重新整合,提出以下具体治理路径:通过界定“三化”目标、确定资源化为首要目标、增加人性化目标来明确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目标,建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双轨制、调整城市政府管理机构和职责来改革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制,建立合作治理机制和系统化运作流程、实行执行与监督一体化操作机制来完善城市生活垃圾运行机制,设计源头产生、中间收运和末端处理的评价指标来构建城市生活垃圾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