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比较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服用依那普利(Ena)、贝那普利(Bna)、氨氯地平(Aml)不用剂量用药治疗后大鼠血压、心肌肥厚、PRA和血浆Ang II的变化,并进行药代动力学测定,探讨3种降压药(依那普利,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体内暴露水平(药代动力学参数AUC)与药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随机分为SHR-C(空白对照),氨氯地平组(高、中、低剂量组),贝那普利组(高、中、低剂量组),依那普利组(高、中、低剂量组),每组雌雄各半。治疗7周,测量不同实验阶段大鼠血压(BP)及左右心室重量指数。用放射免疫法测血浆血管紧张素II(Ang II)、血浆肾素活性。建立了3种降压药的质谱方法学,测定连续给药后首末次的PK,计算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值),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三种药连续给药后AUC变化都不大;依那普利组MBP、LV/BW与AUC之间的变化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分别为:Y=0.256X+7.98(r-=0.9595), Y=0.3398X+4.5741(r-=0.9956);贝那普利组、氨氯地平组MBP、LV/BW与AUC之间的变化线性关系不明显。但整体说明随着暴露水平的增加药效增强。结论:连续给药后AUC变化不大,说明降压的药效与药物的AUC积累没有一定的关系,降压的作用可能是与药物的作用靶点有关;依那普利组MBP-AUC、LV/BW-AUC在药代动力学AUC变化范围内(0-60μg·L-1·h)线性关系良好,可以在知道药代动力学的相关数据基础上对药效进行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