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给予生活方式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后,其血糖、血糖波动、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功能的改变,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更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21例,同年龄段糖代谢正常的志愿者5例作为对照。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生活方式加二甲双胍(0.5g口服3/日)治疗12周。前3周每周对患者进行一次门诊随访,从第4周开始每月进行一次门诊随访。治疗前后均进行如下检查:(1)收集患者一般情况;(2)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检查:计算各时间段平均血糖指标、血糖变异度指标;(3)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试验(正糖钳夹):计算M值及评估胰岛素抵抗的各简易指标;(4)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计算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AIR)及评估胰岛功能的各简易指标。比较以上指标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和糖代谢正常者之间的差异。结果:(1)一般情况:治疗后患者的体重、BMI、腰围和腰臀比与治疗前有较明显下降(P<0.05或P<0.01),但血脂改变不明显。(2)血糖及其变异度:①治疗后患者的平均血糖、SD和CV均有明显下降(P<0.01)。②CV-PBG和CV-night是最重要的血糖变异指标。③相关分析:各变异度指标均与HbAlc和AIR有关。逐步回归显示:MBG、PBG、CV-night是影响HbAlc的血糖因素;M值、2hINS和Alb/Cr与HbAlc成正相关,2hCP与HbAlc成负相关。(3)胰岛素敏感性:①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M值约为糖代谢正常者的71.8%,治疗后M值明显增高,与糖代谢正常者无明显差异(P>0.05)。②对钳夹过程的比较:胰岛素敏感性与钳夹30-60min的血糖水平有关。胰岛素抵抗对葡萄糖输注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达平台期时间延迟,变异率增加和钳夹后1h的葡萄糖摄取率明显下降。③逐步回归显示:M-PBG、M-FBG、MBG是与M值有关的血糖因素;年龄、腰臀比、TG、LDL与M值有关;M值与2hINS成负相关,与FINS成负相关。(4)胰岛功能:①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AIR较糖耐量正常者明显下降,治疗后AIR明显增加,但与糖耐量正常者仍存在显著差异(P<0.01)。②对IVGTT曲线的比较:新诊断糖尿病患者的各点血糖均增高;基础胰岛素分泌增高,而糖负荷后胰岛素分泌反而不足,峰值降低,分泌延迟;治疗后患者的胰岛素和血糖曲线均有所改善,但仍与糖耐量正常者有较大的差距。③逐步回归显示:MBG、PBG、M-night、FINS、TC、SD和M值与AIR有关;h-duration、AIR、MBG、FBG和M值与DI相关。结论:(1)血糖及其波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生活方式加二甲双胍治疗后血糖水平明显下降,变异度减小。MBG和PBG是影响HbAlc最主要的指标,血糖波动是独立于血糖水平影响HbAlc的因素之一。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对HbAlc的下降也具有重要的作用。HbAlc的下降有助于延缓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2)胰岛素敏感性: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较重,治疗后的胰岛素敏感性明显改善,主要是增加了患者肝脏和骨骼肌的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善与平均餐后血糖水平的关系最为密切。胰岛素敏感性与年龄、腹型肥胖有关,血脂水平也有一定的影响。(3)胰岛功能:中国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差,生活方式加二甲双胍治疗可有限的改善患者的胰岛分泌数量和质量。AIR与餐后血糖的相关性要大于空腹血糖;AIR的改善可以降低全天平均血糖和血糖的波动。对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处置能力,胰岛β细胞作用大于胰岛素敏感性。(4)治疗建议:对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强化血糖控制和血脂达标,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保护胰岛β细胞的功能和延缓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