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深入了解雄性双峰驼的生殖特性,本论文运用解剖学、组织化学、电子显微镜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对雄性双峰驼不同发育阶段生殖系统的大体解剖学结构、显微组织学结构、超微结构和部分蛋白的表达等方面的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1、双峰驼睾丸在5月大的胚胎期已经下降到腹腔外的阴囊中。在2岁之前,睾丸内的曲细精管以未空腔化的睾丸索的形式存在。睾丸内除了支持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之外,桥粒也参与血-睾屏障的形成,该特征可能有利于提高双峰驼对沙漠环境的适应性。在睾丸内除了所分布的神经,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以及不同阶段的生精细胞也对多种神经标记物(NF200、5-HT、DBH、NSE、AChE)的抗体呈现免疫阳性反应,提示这些分子可能在双峰驼睾丸中有表达,并直接或间接参与调节双峰驼睾丸激素的分泌和精子的生成。2、双峰驼附睾不同节段在形态、上皮细胞组成、细胞内的分泌颗粒与吞噬物方面存在差异,提示附睾不同节段参与行使不同的功能,其中附睾头主要参与重吸收睾丸分泌物,附睾体主要行使分泌功能,附睾尾主要行使分泌和吞噬凋亡细胞的功能。双峰驼附睾头上皮在发育过程中经历了从平滑到皱褶又恢复平滑的过程,提示在青春期附睾管的发育先于周围组织。双峰驼附睾和输精管上皮表面有微绒毛,上皮细胞之间存在紧密连接形成的血-附睾和血-输精管屏障,管腔内含有较多生殖上皮脱落的细胞,附睾管存在普遍的损伤,提示双峰驼生殖道是易受损伤的器官,而且可能是导致双峰驼繁殖力低下的原因之一。双峰驼附睾上皮呈现多种神经标记物的免疫阳性反应,附睾间质区存在呈神经标记物免疫阳性的类神经内分泌细胞。双峰驼阴茎的乙状曲在胚胎期已经存在。双峰驼尿道海绵体部上皮对多种神经标记物显示免疫阳性反应,尿道膜部上皮下存在丰富的尿道腺。3、不同胎龄和年龄双峰驼睾丸中的支持细胞、间质细胞和生殖细胞以及附睾上皮细胞对神经生长因子(NGF)和其低亲和力受体(p75NTR)免疫阳性反应存在差异,提示NGF在双峰驼睾丸和附睾发育的不同阶段对不同类型的细胞起作用,从而调节睾丸和生殖道的发育与功能。在双峰驼生殖道,p75NTR免疫阳性信号只存在于胚胎早期的附睾上皮,其它时期双峰驼生殖道没有p75NTR免疫阳性信号,提示NGF可能在胚胎早期通过p75NTR或与其它因子协同调节附睾的发育。双峰驼前列腺腺上皮对NGF抗体呈现强的免疫阳性反应,但是没有p75NTR免疫阳性信号,提示NGF分泌后进入雄性生殖道参与调节双峰驼精子的运动并参与顶体反应。尿道球腺中没有NGF和p75NTR免疫阳性信号。总的来说,双峰驼雄性生殖系统的发育和组织学与多数哺乳动物类似,但是又具有与其它动物不同的特征。本研究获得的结果为比较组织学提供了一定的基础资料,同时对双峰驼的繁育和物种保护与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